固始:一位八旬老党员的初心故事
2021-03-11 16:09:25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潘再军

中新河南网3月11日电 “大娘,感谢您的救命之恩,没有您相救,就没有现在的我。”3月10日,河南固始县草庙集乡棠堆村村民王传高提着慰问品来到汪棚镇宋集村,专程看望86岁的老党员余永秀,一进家门,王传高便紧握着余永秀的手,动情地说道。
“你身体好了就好,我没做什么事,拦个车,帮人一把都不算啥。”佩戴着党徽的余永秀谦虚地说。
时间回到2019年9月30日,清晨五点左右,天色微明。余永秀散步归来时,看见路边围着几个人,上前一看,原来是两辆电动车相撞发生了车祸,一人头部流血,伤势较重,而肇事者骑车逃逸。这名被撞者就是王传高。
“我走近一看,地上已经淌了四五滩血了,人没有昏迷,坐在路边,问他话也没反应,我想这得赶紧送医院。”提起那个惊心动魄的早晨,86岁的余永秀记忆犹新,思维清晰。“我就在路边拦过路的汽车和三轮车,拦了几辆,人家停下来,看到流了这么多血,都不敢带。”

最终,余永秀拦下了一辆乡村公交车,正好司机是熟人,这才将王传高带去镇上医院。余永秀道谢之余,赶紧付了十块钱车费。
“我当时虽然没有昏迷,但是什么都不知道,后在县中医院治疗了两个多月才出院。我是颅脑损伤,颅内大量出血,随时都存在生命危险,是余大娘救回了我的命。”握着余永秀的手,王传高眼角泛泪地说。这一刻,余永秀胸前的党徽熠熠闪光。
据了解,余永秀老人1959年入党,已有62年的党龄。刚入党时,20岁出头的她就有很高的思想觉悟,主动承担起家庭重担,支持丈夫参加志愿军;20年后,他又把大儿子送上了对越反击战的战场;又一个20年后,两个孙子相继参军。
让余永秀记忆深刻的是1979年,大儿子刘长友上了对越反击战的战场。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去浴血奋战。“那时候,我担心啊!一有空我就拿收音机听广播,做饭淘米的时候听,睡觉前也听,就想知道战况。我把大儿子送给了祖国,都没想到他能活着回来。”提起往事,余永秀语调平静地说。
让余永秀记忆深刻的是1979年,大儿子刘长友上了对越反击战的战场。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去浴血奋战。“那时候,我担心啊!一有空我就拿收音机听广播,做饭淘米的时候听,睡觉前也听,就想知道战况。我把大儿子送给了祖国,都没想到他能活着回来。”提起往事,余永秀语调平静地说。
“大儿子当兵,历经生死,两个孙子再去当兵时,您老没有反对吗?”记者问道。“没有反对,我特别支持,丈夫、儿子、孙子去参军,我都支持。有国才有家,都怕牺牲,哪有现在这么好的日子。”余永秀说这话时,斩钉截铁。
“我在战场上受伤晕了过去,醒来的时候,那场战争已经结束,我是从战友的尸体堆里爬出来的。”提起那段峥嵘岁月,刚做完肿瘤切除手术的刘长友语气低沉。

余永秀出生在旧社会,从小做童养媳,吃了不少苦,这使她特别关爱农村妇女,善于做妇女思想工作,在了解到谁家有困难时,总能及时伸出援手。
据宋集村党支部书记胡庆勇介绍,余永秀早期在村里面当过妇女主任,妇女队长,在村里面各个阶段的工作当中,都能够积极配合,对支部、邻里所有的事情都比较热心,时时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我小时候日子多苦多难啊!现在的日子多好啊!好日子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能不能忘本,要知道感恩。”余永秀感慨的说,凡是我能帮乡亲们做到事,事再小,我都要用心去做,我是党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几十年来,老党员余永秀的为民情怀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2020年,宋集村树立乡村光荣榜,要评选一名“好党员”,余永秀被乡亲们推上了榜首,正如光荣榜上所说:“几十年来,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当集体和他人与遇到困难时,能够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誓言。”(王亚运 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