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场监管局书写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新答卷
2020-08-31 11:32:18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潘再军
迈步市场监管新征程,奏响为民服务最强音
——信阳市场监管局书写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新答卷
中新河南网8月31日电 奋进新时代,壮阔新征程。“让人民群众满意是我们新组建的市市场监管局的工作目标,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是我们新时代市场监管人的法定职责和神圣使命。”2019年1月30日,信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张向阳在新局挂牌成立仪式上发出庄严宣告。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信阳市市场监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国文明单位荣誉凝聚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打好“三大攻坚战”,积极融入全市“四区一枢纽一屏障”战略布局,全面优服务、促竞争、提质量、保安全、患民生,推动机构改革和履职尽责双促进、双提升。
强化宗旨意识,践行人民至上
信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以上率下,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着力打造为人民群众负责、热心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市场监管队伍。
提升为民服务能力。通过举办市场监管“大家讲”23期、培训班26期等学习教育活动,全面融入“学习强国”,全员参加总局网络培训、河南省干部网络学院、省局市场监管“大讲堂”等平台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和为民服务的真本领。
现场解决人民难题。深入开展问需企业“百千万大走访大服务”工程,由29名处级干部带队先后走访调研企业、个体工商户、市场2600多家次,“面对面”宣传相关政策、“零距离”倾听企业声音、“一对一”解决企业问题,帮助解决困难、问题200余个。推动“信阳毛尖”入选2020年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筹划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与市政府建立战略合作。
强化执行制度支撑。创新推出“12341”工作布局、“1+N”法制体系及机关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支撑推进“一二三四五六”学法用法模式,全面强化队伍依法行政和执法为民理念,在奋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老区提出“两个更好”的征程上,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市场监管高质量。
纵深推进改革,满足人民需要
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创新服务举措,以改革的新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注册登记全程便利化。及时回应企业和群众需求,自主开发办事指南小程序,创新登记“六个一”服务举措,实现线下“一窗通办”和线上“一网通办”。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作为国家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同步发放试点城市,将开通端口对接,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目前,企业登记电子化占比达95%以上,位居全省前三位。
畅通服务群众“神经末梢”。强化基层市场监管所“建网格、标准化、直通车、快速办”功能布局和职责定位,创新推出基层市场监管所“一三五”融合推进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监管所前哨先锋作用,提升装备信息化,延伸服务触角直达人民群众家门口,推进形成维护市场安全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
推行柔性执法和包容信用监管。围绕市场监管10大领域,制定柔性执法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制度,即“不予处罚清单”116项、“减轻处罚清单”10项、“从轻处罚清单”10项,强化服务指导、规范纠正,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同时,积极推行包容信用监管,降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双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进一步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完善失信主体法律救济机制,规范信用信息的修复、移出、异议处理程序,为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深化放心消费,回应人民心声
“开通与消费者的投诉通道很好,请市场监管局认真办理群众的投诉,给投诉者以满意的处理答复。”这是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时刻,信阳市市长尚朝阳对该局利用全国12315平台数据集成功能开展疫情防控和投诉举报统计分析报告的批示。
成功对接“全国12315平台”。信阳市市场监管局将整合建设12315平台作为回应民意关切和公众期盼、解决消费纠纷和消费者诉求的窗口和桥梁,及早谋划,一体化统筹推进,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市级对接集成“全国12315平台”的试点单位,成功范例在全国市场监管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全方位构建消费维权网络。乘势在提升消费者“五率”上下夫,加快“互联网+”多平台及消费维权模式建设,推进“五进”维权站点800多个,授权132家ODR企业,构筑起市、县(区)、所三级一体同步互动的消费维权网络,实现消费维权与社区(乡村)网格化管理无缝对接。
全方位开展“放心消费”活动。实施赔偿先付制度,全方位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有效打通消费维权“最后一公里”。自该局挂牌成立至7月底,全市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63559件,办结率达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00多万元。
全力严防死守,顺应人民关切
全面落实“四个最严”。推动食品安全工作获省政府食安办2019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前三名,获得优秀等次。突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大排查大整治大管控,推进“米袋子”“菜篮子”保障工作,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功查获一起网络传销案件,涉案金额508万多元。
创新举措全力“保市场主体”。2020年初疫情早期,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登记注册和行政审批“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延迟办”等“五个办”服务新举措,出台服务发展“30条”硬核措施,一天之内为16家企业上门办理营业执照和行政许可。前6个月,全市通过“五个办”新登记市场主体13234户,较2020年年底增幅4.22%。
多方引导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全面落实总局“三保”要求,开展“党员亮身份”引导和网格化“驻场值守”制度,加强质量抽检、交叉巡查,全面督查全力护航餐饮食品特别是学校食品安全,实施“四个强化”助力茶产业复工复产,抽检茶叶132批次,确保“信阳毛尖”茶在疫情防控期间高产高收高效。
多方搭建平台激发市场活力。广泛搭建“政银企”战略合作平台,及时向11家科创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贷款1.47亿元,为2000多家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超过62亿元。推进降费政策落实,走访调查319家企业,促成市供电公司对23.32万户累计优惠2870.98万元,申请暂停(减容)812户,减免金额724.49万元。
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督促全市1148家大中型商超、41家大中型医疗机构、698家药店、240个农贸市场全面落实质量安全和稳定价格主体责任,约谈400多家相关市场主体。在疫情较严重时期,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287件。通过标准、评价、维权、监管等手段,全面提振市场发展信心,营造出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扩容增质。(尹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