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区高庙镇:学党史 保丰收 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2021-05-24 20:48:35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李克选
中新河南网5月16日(李克选 袁永强 张倩颖)五月下旬,宛城区高庙镇谢营万亩示范方,饱满的麦穗随风摇曳。“再有十来天,就可以收粮了,若无大的自然灾害,小麦亩产有望突破1200斤,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啊!”望着眼前金灿灿的麦浪,谢营村村民谢中富喜上眉梢。

小麦丰收在望,艾产品车间里订单不断,农牧公司里,10多万只蛋鸡通过现代化养殖保障鲜蛋市场供给……高庙镇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宛城区高庙镇党委书记徐良激动地说:“全镇不仅将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和高标准粮田做大做强,同时借学百年党史的热潮,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工作中去,力求把群众的身边事办实、办好、办到位,切实做到工学两不误,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深思细悟学党史
服务群众见行动
5月8日下午,在高庙镇政府院内,一场涵盖了党史知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方面的知识竞赛正在激烈地展开。镇机关40多人参加本次竞赛。参赛选手仔细审题,认真思考,应用平日学习积累,20分钟的闭卷快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5月16日,是第31个全国助残日。当天上午,一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暨“扶残助残,有你有我”爱心捐赠仪式,在高庙镇典宝村举行。由该镇邀请来的区人社局、区残联相关负责人在举行简短的仪式后,深入残疾人家中慰问,鼓励他们一定要心怀希望、坚定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发扬励志自强的精神,努力创造美好未来。
高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妍妍说,高庙文化厚重,有高庙陈桥古建筑、谢营遗址和黄池陂保卫战、宛东战役后方医院遗址等红色资源。自接到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以来,镇党委、政府率先行动,认真部署,高质量推进。镇领导干部带头写笔记、举行心得交流会;镇村党员干部一盘棋,下最大气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事情,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00余件,涉及解决矛盾纠纷、整治环境卫生、小麦病虫害防治、健康体检、防疫等方面。


特色产业大发展
乡村振兴有实效
“这个鸡舍里,是一套自动通风、调温、供水、捡蛋、清粪、控光、网络智能化生产监控、无害化处理、智慧蛋鸡产销一体化网络系统。”5月21日,在高庙镇东湾村,南阳市盈胜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边走边介绍着这个现代化的鸡舍。
南阳市盈胜农牧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占地580亩。建设“企业+基地+农户”新型“互联网+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对新项目进行标准化建设,促进蛋鸡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完善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体系,融入农业智能化网络交易平台,保障鲜蛋市场的有效供给。一期项目10万只蛋鸡现代化鸡舍已于2018年2月份建成投产,通过土地流转、到户增收、进场务工、商贸物流和产业扶贫等方式,带动高庙镇东湾、典宝、塔桥等5个村48户210名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辐射带动全镇兜底贫困户稳定脱贫。
在该镇塔桥村,一家总投资2.3亿,集肉驴饲养、有机蔬菜花卉种植、农业技术推广的循环有机农业项目,正在建设中。该项目以打造花园式、观光式种养一体化的农业循环基地为目标,建成后可为南阳以及周边县市提供优质驴肉、有机瓜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同时可为当地群众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
万亩小麦示范方
建设高标准农田
谢营万亩示范方位于高庙镇西南部,在南阳市38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内。通过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善了示范区内的农业基础设施,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永久性高标准粮田的标准。
近年来示范方内依托河南文景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土地托管经营,基本实现了小麦生产的“六统一”,即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机械作业、统一秸秆还田、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技术培训指导;同时采用订单农业形式与河南想念集团签订购销合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市、全省粮食生产先进乡镇,高庙镇以美丽乡村、田园风光、生态廊道为特色,以建成33774亩高标准粮田为保障,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和赞誉。先后多次作为农业乡镇代表迎来中央、省、市各级领导调研。
“在建党一百周年到来之际,全镇干部职工要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学增智,以学促干,推动今后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用实际行动赢得辖区百姓心。”展望未来,高庙镇党委书记徐良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