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南阳 > 要闻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南阳市乡村振兴局 念好“三字诀”,高质量开展“四查四促”专项行动
2022-06-15 10:00:06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李克选
  中新河南网6月14日电(李克选 李涵玉 王申)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视察南阳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确保衔接资金向产业培育、稳岗就业聚焦,助推经营类帮扶项目稳产增效,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监测对象致贫返贫风险稳定消除。南阳市乡村振兴局坚持以产业发展、稳岗增收为重要抓手,自2022年3月1日开始,利用 3 个月时间,围绕 2016 年以来入库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财政衔接资金)投入经营类帮扶资产项目运营情况,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四查四促(查资金投向促产业培育、查项目运营促联农带农、查培训就业促稳岗增收、查后续管理促效能提升)”专项行动,以查促改、以改促提、以提促效,推动产业就业持续稳定发展增效,推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出特色、上台阶、创一流。
  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经营类项目2781个,评价为“好”的项目1433个,评价为“一般”的项目1309个,评价为“差”的项目39个。排查出稳岗就业类问题463条,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劳动力应培训未培训432条,家中未实现至少一人稳定就业问题31条,在全市掀起了一轮集中整改新热潮。
  一、念好“扶”字决,推动“好”项目做大做强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要求各县市区2022年把中央和省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优先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南阳市规划建设产业项目290个,其中种植业197个,养殖业51个,加工业11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6个,其他类25个,项目已开工197个,开工率67.93%,总投资9.31亿元。
  二是扶持壮大优势产业。紧紧继续围绕建设千万亩高标准永久基本农田大市、千万头畜禽养殖产业大市、千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大市、千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大市的“四千”目标,在粮、油、菜、畜四大基础产业提质增效的基础上,重点培育花、药、果、菌、茶“五特”经济,打造“一县一业”新格局。对实力较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扶持,努力使之成为县域有特色、有活力的支柱产业,发挥更好的利益联接作用。如西峡县结合本县实际,紧扣产业振兴目标,2022年投入财政专项衔接资金3680万元,重点打造以猕猴桃产业、香菇产业、中药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的“菌果药旅”四大产业示范区。
  三是持续拉长产业链条。围绕“生产规模化、管理科学化、效益最大化”产业发展思路,把龙头企业的车间(基地)建在田间村头,将农户吸附在种植、养殖、加工、仓储、购销、流通服务等的产业链条上,发挥脱贫群众各自潜能,实现有劳力的户户有产业项目,人人能就业创业。如新野县沙堰镇大河蔬菜种植主体带动项目,采取“政府+基地+党支部+农户”的帮扶模式,一方面带动沙堰镇514户1173人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家庭实现产业、务工收入同步增长,另一方面促使蔬菜规范化种植技术得到普及和推广,洋葱、西兰花、西瓜、甜瓜等蔬果种植面积和影响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截至目前,在该产业基地的影响带动下,沙堰镇周边特色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亩,户年均增收3万余元。
  二、念好“提”字决,推动“一般”项目换挡升级
  一是强化项目改造提升。针对评价结果“一般”的项目,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举措,促进项目提升增效。对项目内容同化造成产业效益不佳的项目,通过集中整合,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对产业基地老化、地力不足、配套落后等项目,积极整合县乡财政涉农资金,给予资金倾斜,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扩大产业规模。
  二是强化政策激励提升。对经营状况一般的项目,积极给予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其做大做强,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为项目长效运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一般“到“好”的升级转变。如镇平县每年对全县帮扶效果明显、管理规范、运行正常且交税多、工资发放及时、社会贡献较大的前10名帮扶车间进行表彰,授予“优秀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帮扶车间”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牌;对正常运行6个月以上的且达到就业带贫标准的前20名帮扶车间,按照村申报、乡镇推荐、县审核验收等程序一次性奖励带贫企业现金3万元。
  三是强化人才技能提升。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为载体,鼓励县级将技能培训与县域特色经营性产业就业项目有机结合,积极认定产业龙头企业为培训评价机构,打造优势专业,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成效性的培训,提升参与项目管理、运营、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劳动力持证比例。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组织技能培训1755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463人,高技能人才429人,四类人才413人。对“四查四促”专项行动排查出的432人应培训未培训问题,已全部培训完毕。
  三、念好“改”字决,推动“差”项目发挥效能
  一是聚焦停滞项目重启。对评价结果为“差”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整改,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制定整改措施,主动上门服务,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积极采取招商引资、吸引回创人员返乡创业或利用本地优势企业入驻等措施,确保出现问题的帮扶项目运营不间断、生产可持续,利益联接不断档。如方城县拐河镇韩沟村浩洋木业加工帮扶车间,因受疫情影响,原料进不来,成品出不去,该车间积极转型为香菇种植产业,目前已经建成香菇大棚5个,投入香菇10万余袋,为就业对象增收创造了条件。
  二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排查整改,扶“优”改“差”,积极采取衔接资金项目扶持、精准帮扶企业贷、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奖补等政策,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激励“农”字号龙头企业主动参与项目运营,确保所有建成经营类帮扶项目均与脱贫群众、监测对象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并持续发挥联农带农增收作用。
  三是规范项目管理运营。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经营类帮扶项目资产运营管理,完善运营方案,确定运营主体、经营方式和期限,明确运营各方权利义务,做好风险防控。坚持项目资产收益优先用于村级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改善和维护村内小型公益设施等。坚持项目收益按劳分配为主,鼓励劳动致富,激发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内生动力。在“四查四促”专项行动推进过程中,及时对已经实施的资产收益经营类项目进行完善和调整,坚决杜绝资金“一分了之、一股了之”。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