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实施“四大工程”促困难群众返“原岗”、履“新岗”,端稳就业“饭碗”
2022-03-19 09:43:24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李克选
中新河南网3月17日电(李克选 胡志文 马作军)今年以来,南阳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坚持把脱贫劳动力、监测劳动力稳岗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以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召开稳岗就业专题会议,实施“四大工程”,促进脱贫劳动力、监测劳动力节后返“原岗”、就“新岗”,确保就业规模稳中有增。截至目前,实现脱贫劳动力、监测劳动力返“原岗”、就“新岗”23.22万名,安置乡村公益性岗8.69万人,实现稳岗就业“开门红”。

一、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工程。以脱贫家庭、监测家庭劳动力至少实现“一人掌握一技能”为底线目标,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为重要载体,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一是扩大培训对象。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以及各级干部作用,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培训需求,把全市2.39万有培训意愿的有或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劳动力、监测劳动力全部列入了2022年度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台账,确保做到应培尽培、愿培尽培。二是个性化定制培训内容。围绕培训需求,因人分类开展个性化培训,深入实施“雨露计划”,依托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农业职业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开展“菜单式”培训,围绕牧原集团、福森药业、想念食品等帮扶龙头企业用工需求开展一对一“订单式”培训,灵活运用“田间课堂”“授课入户”等载体,将培训重心下移到乡村基层,开展一系列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技能培训,提升困难群众就业竞争力,推动劳动力由“普工”向“技工”转变、由农民向工人转变、由低收入人群向高收入技能群体转变。截至目前,已实施“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392人,落实职业教育补贴1.07万人1445.85万元,1861人经过一对一“订单式”培训实现结业即在牧原集团等帮扶龙头企业就近上岗。


二、实施稳岗就业援助工程。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行动,集中帮扶困难群众稳岗就业,确保有就业需求的困难人员享受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政策。一是抓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直播带岗”、求职“云指导”,“线下”帮扶责任人入户政策宣讲等方式,确保有就业需求的群众都能得到就业服务、符合条件的都能享受就业援助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企业人员座谈会、专场招聘会、线上招聘会等活动50余次,面向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发布就业岗位23261个,达成就业意向6781人,效果显著。二是抓排查。建立“边摸排、边安置”就业援助工作机制,以县为单位,以春节期间“千名党员联万户”送温暖活动为载体,动员各级帮扶力量集中走访排查脱贫家庭、监测家庭劳动力培训意愿、就业意愿、外出务工后续帮扶需求等情况,澄底数、建台档,因人因户为每位援助对象制订“个性化”援助计划,提出援助措施,明确安置时间和岗位去向,把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截至目前,共走访1.47万户40.67万人次,一对一开展“个性化”就业援助计划6.8万人次。三是抓服务。对有就业需求的,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活动,积极联系各类用人用工单位,广泛收集务工就业岗位信息;动员经营业绩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针对脱贫劳动力、监测劳动力开发对技能、学历、年龄不作特别要求的岗位,拓展困难群众就业渠道。截至目前,通过“就业援助月”活动开展,共联系用工单位、企业600余家,返岗稳岗4.28万人,新增就业1.92万人。


三、实施“保姆式”服务工程。以“万人助万企”“万企兴万村”活动为载体,优化经营环境,扶持发展壮大,与困难群众建立起紧密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政策扶持。对有爱心、愿意帮、真心扶的龙头企业、帮扶车间、产业帮扶基地等,加大“精准扶贫企业贷”、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常态化银企对接活动,摸清企业需求,简化办理程序,及时发放企业贷款,帮助企业延链条、扩规模、增效益,提升联农带农能力和效益。截至目前,已对358家企业落实了精准扶贫企业贷款,贷款总额达到32.97亿元,带动5.2万户脱贫群众实现就业。二是实施奖补。充分发挥奖补政策激励作用,鼓励指导各县(市、区)面向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劳动力,因地制宜出台“星火计划”等奖补政策,建立补贴申报发放全过程监管制度,实现补贴申报“应报尽报、应发尽发”,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各类务工就业补贴1.23亿元。三是兜底安置。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的兜底作用,坚持“因需设岗、科学设岗、规范管岗、人岗相适”原则,统筹整合行业部门、社会地方、光伏专项收益等渠道资金,最大限度开发“稳就业、托底线、救急难”的乡村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群众就近就地就岗。截至目前,共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8.69万人。
四、实施劳务品牌培育工程。坚持“以品牌促输出,以品牌促发展”的战略定位,持续推广南阳就业品牌,提升劳动力专业技能,实现“点对点”劳务输出,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一是树品牌。为应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用工需求,通过运用市场化运作、规范化培育、技能化开发、规模化输出、品牌化推广等举措,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渠道,扩大劳务品牌就业规模,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鼓励劳务品牌注册申请商标专利,开展劳务品牌诚信评价和诚信经营自律承诺行动,增强劳务品牌信誉。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叫响唐河保安、邓州护工、镇平玉匠、南召绣女、社旗渔工、方城电焊、内乡建筑等一大批特色劳务品牌,辐射吸纳带动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劳动力从事特色劳务3.6万人。二是提技能。突出“考证、持证”,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和效果,大力推进职业技能评价,实施信息化精准服务,打造南阳特色劳务品牌。开展以赛促训,激发各类技能人才在岗位学习成才、在岗位奉献圆梦,提升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