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南校|孩子们的“周末作业”
2020-04-20 12:12:00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付海涛

周末,孩子们的劳动节
中新河南网4月20日电(付海涛)周末结束,求实南校二年级段建平班的孩子们又在微信群里晒出了他们的周末作业,而这项周末作业,他们已经坚持了近两年,现在仍在坚持不懈的认真做着。


求实中学的做人教育
孩子们之所以能够将孝心作业一直坚持做,源于求实中学的孝心教育。
每年新生入学,我们都要把学会做人当作一项重要大事来讲。其中讲到做人,我们首先要孝敬父母,而孝敬父母首先要物化在行动中,这个行动就是自己要学会做家务,学会对自己、对家庭负责。这就是求实给学生的教育,这种教育贯穿三年,成为了学生做人教育的主线。


求实教业董事长张建平
学会感恩,赢得做人的尊严。
同学们可能对于“圣诞节”,甚至“复活节”并不陌生,我对此类节日一向不是很感兴趣,但有一个节日在我的心中留有很深的印象,那就是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感恩节。
“感恩”的字眼让人感到亲切,“感恩”的内涵让人肃然起敬。作为一个自然人,我们在整个社会中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断变化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无论如何转换,我们都应该学会感恩,这也是“人性”的基础!
而我最想说的就是要学会向我们的父母感恩。同学们也许都听说过“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乌鸦妈妈用嘴把她的孩子喂养大后,自己的一身羽毛就脱落了,这时候小乌鸦就飞来飞去给母亲喂食物,直到母亲的羽毛再次丰满能飞的时候才离开。幼小的羔羊饥饿的时候总是跪在地上吃母亲的奶,据说这是在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不会说话的动物尚且知道孝敬母亲,何况我们灵人乎?感恩父母,乃我们做人之本。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生命”,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感谢他们的恩惠,还有什么样的给予能比这个更“伟大”呢?我们从来没有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说过一声“谢谢”,也许是不屑,但更多的是无心。也许是以一贯之的传统让我们面对父母所作的一切显得那样的司空见惯,以至于接受时那样的平静和自得,显得那样的天经地义。我以为,恰恰于此却给我们真善美的心灵蒙上了污迹,让真实的“人性”显得那样的可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这就是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广东国政律师事务所律师田世国的颁奖词。田世国用自己的肾脏延续了母亲的生命,续写了华夏文明,这是一个现代版的“真实的谎言”,然而,它又是如此的美丽,美丽得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感到了温暖和幸福。


爱的回报
同学们,感恩,其实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是人内心深处的真挚感情最真实最朴质的表露。我们的父母不需要我们对他们赐予我们生命每天都说上一声谢谢,但我们的父母却希望他们的付出和爱是有回声的。



将孝心教育进行到底
孝心能唤起孩子心底永恒的 善良和智慧。我国从来就有自古忠臣出孝子的名言。我从建校的第一天起就把孝心教育作为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切入点。因为在孩子小的时候,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是抽象的,而孝敬父母,承担起家庭中应该承担、有能力承担的责任,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直感。并通过学校的年度十大孝星评选把这一教育理念传达给了家长。
事实证明,这种孝心活动对孩子的成长是大为有益的,深受社会和家长的欢迎。更令人感奋的是,学生的孝心也感动了家长,对社会风气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投稿热线:18237850555 邮箱:chinanewsk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