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有这样一个家庭,父亲周祖光是抗美援朝老战士,儿子周克林牺牲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法卡山上,他们都曾用青春和生命诠释着“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英雄气慨,演绎着《高山下的花环》影视中的家国情怀。今天,全国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他又发动全家投入到疫情防控战役中来,书写着他的抗“疫”大爱。
全民防“疫”,他推掉了90岁生日寿宴
周祖光,1930年出生,是东安县紫溪市镇五里牌村的一个农民。1950年,周祖光入伍,1952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斗,经历过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并立下战功。
今年,是周祖光90岁大寿之年。按照本地习俗,男子做寿要提前,于是儿女们商定,准备在春节期间给父亲做一个90岁大寿生日宴。可正当全家上下忙着准备寿宴时,疫情防控令下达了,全县紧急动员,层层发动,全民投入到疫情防控中来。周祖光告诉儿女们赶紧响应“疫情防控期间不聚餐、不办酒”的号召,通知亲友取消自己的寿宴。
“生日办酒是小事,疫情防控是大事。一个生日酒不做,下次可以补上,病毒传染就再没有机会了。”他说,他一生中经历过两次疫情和一次毒气。一次是解放前旧社会发生的伤寒病,好多地方都出现了“人死无人抬”的现场。一次是朝鲜战场上的毒气弹,毒气蔓延人死一片。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比朝鲜战场上的毒气还厉害,毒气只毒死人,不会传染,新冠病毒还传染,大家千万要小心。
大“疫”当前,他当起了义务宣传员
“每次我看到电视新闻上通报确诊和病死的人数,我就心痛,就忍不住流泪,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和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那时是枪林弹雨的战场,如今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可惜我不能再冲锋到一线了……”话未说完,周祖光的眼睛开始湿润,声音也变的哽咽。
周祖光儿媳秦东兰是党员,也是村里的妇女主任,每天都接到防“疫”新任务,她总要第一时间跟周祖光汇报,这也是周祖光给她下的任务。遇到走村串户发疫情防控宣传单、粘贴东安县疫情防控“八个一律”画页这样事情时,周祖光总要跟着去。儿媳秦东兰每次都劝说道:“您老人家腿脚不太方便,就不要去了。”可周祖光硬是要去,他说“抗疫如战场,我是退伍老兵,‘若有战,召必回’,哪有不去的道理?”就这样,他每天戴上口罩,挨家挨户地上门去发疫情防控宣传单。
疫情防控期,好多村民买不到口罩、酒精、消毒液等疫情防护物资,周祖光打电话给在县城工作的大儿子周克军,嘱咐他无论如何都要买回一些疫情防护物资。购买到后,周祖光不仅免费发给村民,还亲自在村前屋后及邻居家门口进行喷洒消毒,加强防范。周祖光还当起了村里的“巡视员”,每当看到村里有没按规定戴口罩外出、无事在村里溜达、聚集的村民,他就会威严而不失耐心地劝诫:“出门一定要戴口罩,不要聚集,防止交叉感染……”。
村口设了疫情防控检查站,这是周祖光每天必去的地方。村口离家比较远,老人家走路要好一阵子,儿媳不放心,每天叫丈夫跟着去。每次到了村口,周祖光都协助村干部对进村的车辆严加盘查,对不是本村的人绝对不准进。
支援抗“疫”前线,他义捐1490元
每次在新闻上看到那些累到站着都能睡着的一线工作,周祖光的眼前都会浮现当年行军打仗时的情景,他说自己特别能理解他们,也很心疼他们。2月10日,周祖光借儿媳到镇里开会的机会,让她把这个月的在乡老复原军人优抚金1490元全部取出来,又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东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请求帮忙捐款给县慈善总会,支援给抗“疫”前线。现场的工作人员无一不向周祖光的行为致敬,他又说到:“年纪大了,不能到一线去帮忙了,但是军人的责任和义务始终在我心里,没有褪色,国家有难我必须出力。”
没隔两天,周祖光的小儿子周克红告诉他,东安县八一届边三师战友微信群里在发动为抗“疫”前线捐款的消息,周祖光眼睛闪动起泪花,从贴身口袋掏出200元,对小儿子说:“我们也替克林捐点,你把这200拿去给克林的战友。”原来周祖光的二儿子周克林从小就喜欢缠着他讲抗美援朝的故事,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名军人,1981年在法卡山收复战中光荣牺牲,被评为烈士。对于二儿子周克林的牺牲,周祖光很心痛,但在他心里深处还是觉得儿子是为国家牺牲的,死的光荣。
脱下军装,脱不掉的是军魂;放下钢枪,放不下的是初心。老兵周祖光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的初心和使命,向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