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14春,打造行业楷模:
教育14载,掀起爱国热潮;
用常人的思维理解河南省全民国防教育中心主任侯封,总有人会问:当下,他的想法是不是有问题?他是“傻”了,还是“痴”了?
有人替他做出了回答——“他就是一个‘痴’人。痴迷军事、痴迷教育、痴迷国防。但很多人因他受益。”
谁回答的?——“全国知名排爆专家”、“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劳动模范”王百姓。
很多时候,人们期望的不是花样百出的“表演”和形形色色的作秀,而是一颗为梦想持之以恒坚守的真心。
侯封爱学习。自从事国防教育工作以来,他常向部队的将校军官和专家学者请教学习,并不断接受军事训练,业余时间研读《孙子兵法》《论持久战》《国防史话》《百年中美关系》等,学习越多,越是有一种时不我待、强我国防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心不专一,不能专诚。侯封每学习一本书籍,笔记本上都有学习笔记;每观看一条国防新闻,都会写上一条观后感;每听到政策解读,都会用心记录领导指示,正是他的 “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的学习精神让他快速把国防教育培训质量提升,慢慢得到了越来越多领导和社会的认可。
侯封挑大梁。10余年间,侯封总结出:国防教育职能部门人员编制不充足、法规约束力不够强,军地协调不衔接、上下运行不畅通的瓶颈障碍日趋凸显,客观上造成工作往往只能停留在省军区、军分区和人武部“内部循环”,不能有效地跳到“地方作战”,导致国防教育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被动局面,另外专业化国防教育机构的长期缺失,使得以盈利为目的的培训公司涉足学生国防教育领域,他们急功近利,不谋长远,雇佣的教官体罚打骂屡见不鲜,社会影响极为不好。”正是对这种局面的不满及对国防教育的矢志不渝,他勇挑重担,积极推进国防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力争做行业标杆,建立军训教官资格准入制度,纠正国防教育市场乱象现象,并成功举办多期基层公益国防教育教员培训班,为教员队伍建设添砖加瓦。
(左:主持人赵巧敏,右侯封主任)
侯封担重任。“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侯封反复查阅大量资料,笔记本摘抄记录了厚厚的11本,查阅发现,《国防教育法》第十条有“国家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有益于国防教育活动”以及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走开政府和社会相结合拓宽国防教育渠道的新路子”的相关规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2014年6月,侯封认为,如果在全国率先成立一个国防教育专业机构,成为政府和军队开展国防教育事业的抓手,通过军民融合拓宽国防教育领域,才能推动国防教育社会化、全民化。
侯封抗巨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侯封自掏路费,跑遍全国各地,请教军内外专家,校正定位,修改方案,反复调整团队建设思路和机构编成,经历过质疑“国防教育是党政军(国家)的事情,你瞎掺和啥?”,经历过嘲笑“你没钱没背景的年轻小伙子别痴人作梦啦”,经历过打压“国防教育这么大的事情,岂是你能做得了的”,经历过多少次冷嘲热讽,经历过多少次闭门谢客,经历过多少个风吹雨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传承红色基因,锻造碧血丹心”,最终侯封勇敢无畏地站了出来,并经过相关领导、爱国人士以及社会有识之士的支持,历时3年,终于在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改革、推进军民融合背景下,成立了河南首家非营利性国防教育专业机构“河南省全民国防教育中心”,中心的成立标志着社会力量参与国防教育事业开启了新的时代。
侯封定使命。自成立以后,侯封带领全民国防教育中心成员一道自觉的肩负起国防理论研究、国防教育培训、国防文化宣传、红色基因传承等使命任务。秉承“听党指挥,实干兴邦,奉献牺牲”理念,带领中心开拓进取,为实现国防教育“对象、时间、地域、手段、要素”全覆盖的“大国防教育”新格局贡献力量。他把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推动成立“嵩山干部培训基地”、“郑州干部培训基地”,设立了“全民国防大讲堂”,义务进行50多场次国防形势讲座和研讨。
河南省全民国防教育中心展览厅
侯封崇军人。侯封说,“八一”,不仅是军人的节日,也应当是中国青年的节日。中国要发展、要强大,要实现强国梦强军梦,青年人必须对爱国主义这面旗帜形成高度共识,让爱国主义成为全体国人坚决捍卫的核心价值。侯封自筹资金、自掏腰包,购买慰问物资,多次走访慰问驻郑部队和军事院校等相关单位以及抗战老兵、军烈属和退役军人贫困家庭;他非常关心退役军人就业问题,举办退伍军人就业与再就业专项培训,并为退伍军人提供国防教育这项他们深爱的工作,与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组织“关爱老兵、致敬英雄”主题活动,组织三批合计430余名优抚对象走进军营,重温军旅家国情。
侯封乐育人。“家长送来一个学生,我还给家长一个‘兵’”。这是侯封的口头禅。2006年开始,他以国防教育为载体,以军事夏令营为抓手,琢磨着如何教育孩子,引领孩子,训练孩子,从小培育孩子们的国防意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从第一届军事夏令营的“我是一个兵”到现在的“国防小卫士”,从最初“信心成就梦想,勇气创造奇迹”的营训守则到“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先辈荣光”的时代主题,从带着学生一起打地铺、睡草席、用石头课桌的环境到吃住在新营房、教学用电子设备,从首届参训学员只有81人到第13届参训8986人,14年来侯封的胸膛始终装着全民国防事业。侯封牢记“坚守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始终坚持以军养德,以军励志,以军睿智的教育理念,紧盯培养目标不放松,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和军事化管理,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守初心如磐。”
侯封勤育人。2007年,他带领退伍军人组建教导队,义务为学校组建国旗护卫班、进行军事技能表演、开展军事训练等,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开展“国防教育进课堂,军事训练进操场”的“双进”系列活动。“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14年,先后为郑州外国语中学、郑州一中、河南省实验中学、河南警察学院等210余所院校进行了学生军训和国防教育。在中小学引入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课程,派遣优秀退役军人到学校进行军事化管理工作,并打造多所国防教育示范校;在全国首创幼儿国防教育系列课程,成功举办河南省首届幼儿国防教育成果展,并得到了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权威媒体的报道。2016年侯封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军区政治部、河南省教育厅表彰为“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
侯封勇创新。侯封带领全民国防教育中心不断丰富创新教学方式,持续优化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既突出军味,体现兵味,又融入童味,增强趣味,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营员设置不同的课程,充分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不断丰富活动形式,既学习军事技能,又感受军营文化,既磨练顽强意志,又升华思想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由“学”和“玩”向“感”和“悟”转变升华。14年来的坚守与创新,一批批营员锤炼自我,从这里放飞梦想,1396名营员参军入伍,180名战士立功受奖。第六届学员苏健宝被猎鹰突击队特招,王飞和张雅雯分别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和海军军医大学等。侯封着重加强国防宣传阵地建设,利用部队训练基地、民兵训练基地、河南省军区军史馆、国防教育展馆不定期面向公众开展参观体验及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增强全民国防意识。
侯封爱公益。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全民国防教育大纲》1200多册,定期向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企业代表、学校德育负责人以及教育工作者赠阅;成立全民国防教育基金,捐赠3万元;每年组织国旗中队、特战分队、宣讲队义务为160余所各类院校进行升国旗、军事技能表演、国防知识宣讲等;认真组织重大纪念活动(“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庆八一”军民大比拼及文艺联欢晚会、“抗战胜利纪念日”主题活动、“缅怀英烈功绩、传承红色基因”烈士纪念日活动、“9.18公众开放日”活动、“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主题宣讲活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等);开展“致敬老兵为国奉献,弘扬社会优良传统”老兵进军营公益活动;发起“爱我国防,强我中华”公益捐助活动;疫情来袭,带动中心人员捐献18560 元,个人为疫区捐赠5000元及3000个口罩。
不少人见面就问,“侯封,你是怎么想的?”“侯封,做这些事情你能挣到几个钱?”“侯封,你没疯吧?”侯封永远没有正面回到,他用14年的行动做了最好的回答。
2020年七一建党节的深夜,侯封在日记本扉页上写下了个人心语:“我有丹心一颗,胸怀精忠报国。仰俯无愧天地,成败任其评说。我有恒心一颗,劈荆斩棘走过。心系国防教育,谱写奋斗凯歌。我有红心一颗,芳华献给祖国。践行主席思想,笑看万家灯火。我有善心一颗,恩情永记心窝。守得此心光明,照亮大地山河。”
人们把侯封誉为“红色文化传播者”、“全民国防教育事业的领路人”,一方面说明国防教育、红色文化根植于民心,另一方面更说明即便是价值多元的今天,我们的社会仍然在强烈呼唤并期待更多的这样执着的爱国“痴人”,期待更多的像侯封一样“传道、授业、解惑”教育者的永无止境的奉献和大爱。
只要心中装着国防,必将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景仰。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每个人都是国防的一股力量,我们也可以像侯封一样快乐、纯粹地爱国,并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奋斗、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