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洛西高速: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2020-11-26 10:44:00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邓小强
“无论是工程质量还是廉政建设,都是董事长终身负责制,只有我冲在第一线、干在最前面,才能带领大家建成百年品质工程!”河南省济源至洛阳西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新民为实现济洛西高速年底通车目标,克服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吃住在项目工地,连续奋战6个多月,直至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他才被同事和爱人强拉着去医院检查。
“我一定要见到这条高速建成通车的日子!”虽然经过几次大的治疗,身体已经十分虚弱的他,仍然心心念念着项目建设。
坚信:往前走,就能蹚出路、修好路
1985年7月,从河南省交通学校公路桥梁专业毕业后,杨新民来到了商丘地区公路总段从事道路建设,从此,便与修路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提升自我,杨新民在职期间攻读了同济大学道路专业,不仅对道路桥梁的修建技术有了更全面的掌握,而且政治素养、眼界视野、管理水平也得到全面提高。
2004年,在组织的安排下,杨新民走马上任参与洛阳西南环高速公路的建设工作,作为项目副总经理,他长期驻扎在工地一线,不分白昼黑夜,带领技术人员攻坚克难,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2013年4月,他被任命为河南省济阳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负责济(源)阳(城)、济(源)洛(阳)西两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尤其是济阳高速公路,被誉为当时最难修的一条跨省界高速!
从项目开工的那一刻起,杨新民吃住在工地,他甚至能准确的叫出每个施工人员的名字,并和他们深入交流,指导解决施工技术难题。正是在杨新民的带领下,项目全体人员披星戴月,攻坚克难,高速公路提前10个月建成,于2019年12月通车。而济洛西高速也将在2020年底实现建成通车。至此,太行王屋又新增一条群众出行的快速路、致富路。
执着:修路是人生事业的全部
杨新民常说:项目就像我的“亲儿子”,操的心比自己的孩子都多……难得回家一趟还都被各种各样的工作包围。老伴心疼的责怪“你就不是这家里的人,家里的事从不上心,就知道你的项目呀、工地的。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还尽是工作上的事。”杨新民的女儿更加的直白:“爸爸的孩子不是我,高速公路才是他的亲孩子。爱路远远超过爱我和我妈。”最让他牵挂的,还有远在商丘老家年迈的母亲,每年难得的几次回去看望,也只能匆匆而去又匆匆而回,电话还不停地响,与母亲难得说上几句话。离别时老母亲依门眺望的身影,每每都让杨新民愧疚难当。
其实大家都明白,杨新民内心深处有着男儿那种从不放弃追求、有泪不轻弹的铮铮铁骨。
杨新民用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写下了一份令人惊叹的答卷:济阳、济洛西高速公路项目取得交通系统项目样板工程12个,省级样板工程4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个,实用新型专利10个,助力绿色公路技术研究课题4个,省级工法1个,部级工法2个。
笃定:用坚毅的脚步把长路丈量
“人在做,天在看,我们做高速工程的,做的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常挂在杨新民嘴边的一句话,烙刻在他的心中。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突然来袭,杨新民在家里如坐针毡。为了把对进度的影响降到最低,他多次召开视频会议深入商讨解决方案,但不在现场,他心里始终没底。大年初五,在取得属地同意后,他迅速赶到工地部署抗疫战斗和复工复产。之后,杨新民一直在工地呆了两个多月,奔波于项目周围的各个村庄,协调施工事宜。2月底,他克服各种困难,带领济洛西项目全线实现了复工复产,是全省首批复工复产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长期的“白加黑”、“5+2”工作模式,却让疾病乘虚而入。杨新民的身体越来越差,同事们几乎是和他的爱人一起“绑架般”把他送到医院。然而,杨新民身在医院,心却仍牵挂着项目。面对前来看望的同事,第一句话总是“项目咋样了?有什么问题没有?”住院期间,他时常组织视频会议,督促项目进展。“我的梦想还没有实现,我还要坚持,我要看着济洛西通车。”
“八千里路云和月,跃马关山竞风流”正是杨新民和他的战友们的真实写照。如今,快速发展、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一如杨新民和他战友们生命里奔流的热血,沸腾着、燃烧着,一往无前,直奔未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