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河南要闻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讲好黄河故事:走进千唐志斋 领略唐人风采
2020-11-18 08:34:43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邓小强
  中新河南网11月17日电(赵伟涛)16日,“丈量五千年蝶变黄河岸”全国融媒体沿黄探访河南活动采访团走进新安县铁门镇,在千唐志斋博物馆观石刻唐书,品书法文化,领略唐人风采。
  千唐志斋里的墓志铭 赵伟涛 摄
 
  千唐志斋位于洛阳市西45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是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张钫先生在家乡所营园林“蛰庐”的一部分,也是国内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珍藏了2000多方自西晋、北魏、隋唐以来历代墓志碑刻,其中以唐人墓志最多,仅旧藏唐代墓志就有1100多方,因此被称为千唐志斋。墓志,是指一块刻满文字的方形青石,上面记述了墓主的世系爵里、平生经历、配偶子嗣、卒葬时地等。
  千唐志斋里的墓志铭 赵伟涛 摄
 
  走进馆内,斗拱飞檐,砖雕石刻,图案丰富,工艺精湛,古朴厚重气息扑面而来。沉重而悠长的历史在这里被时光的黄土所掩埋,沉积为一部无声的巨著,展现在世人面前。
 
  “斋中所藏唐人墓志自初唐的武德贞观年起,到后唐的天复、天佑年止,凡三百年之年号,无不尽备;志主身份自相国、太尉至刺史、太守、处士名流、官娥才女、百姓杂家无所不包。”博物馆的讲解员介绍说,“这些墓志记载了唐人形形色色的社会活动,为研究唐代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是证史、纠史、补史的重要佐证。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唐人博物馆。”
 
  千唐志斋不仅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石刻唐书档案馆,还是研究唐代翰墨文章、书法艺术的资料宝库,被称为“书法圣地”。在满墙琳琅满目的墓志石上,褚遂良体、柳公权体的墓志,王昌龄、狄仁杰、赵孟頫的书丹碑文,让人目不暇接……
 
  据工作人员介绍,馆内收藏有唐代名相狄仁杰写的《袁公瑜墓志铭》、唐代王昌龄手书的《陈颐墓志》、著名书法家李邕的墓志等,还有被称为‘近代三绝’的章太炎撰文、于右任书丹、吴昌硕篆刻的张钫之父《张子温墓志铭》等,都是书法中的珍品。
 
  在展馆参观的附近居民张杰告诉记者,自己喜欢书法,经常来这里这里看,现在这是全国各地书法爱好者的圣地了。
  千唐志斋里的墓志铭 赵伟涛 摄
 
  目睹这一块块墓志铭,读着大唐的繁华、刀光剑影和落寞,祖先们思想的智慧、低沉的叹息,让人一步步走进了历史的深处。
 
  “对千唐志斋慕名已久,一直没有来过,这次到这里圆了心愿,那么多书法风格、石刻,很壮观,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书法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商报社记者高明举说。
 
  另悉,黄河小浪底水库建成前,新安县曾对附近的石窟开展抢救性保护,以“揭顶分块”的方式将其搬迁至千唐志斋博物馆,跟随着这些文物,黄河故事得以留存,为华夏文明留下了根。(完)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