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驻马店 > 社会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清明寄哀思 如何调整悲伤情绪?
2021-04-01 20:02:48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刘卫然
    中新河南网驻马店4月1日电(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 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库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  张建宏撰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时节,我们的哀伤也会随之涌来。每个人的哀伤反应可能各不相同,有的人彷徨无助,有的人内疚自责,有的人愤怒,有的人甚至会产生弥漫性的痛苦、不能自拔,反复思念逝者,做噩梦,长期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如何才能正确应对和走出哀伤呢?
    正视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会不可避免地面对各种丧失,比如高考失败、事业停顿、婚姻结束、健康远离等,而最让我们感到痛苦的莫过于亲人的离去。亲人离去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就像身体的伤口一样,也需要勇于面对、清创、缝合、修补,最后平复。
    表达哀伤。适度表达哀伤有利于哀伤情绪的逐渐平复,流泪、悲痛不是懦弱的表现,和是否坚强无关。一个小男孩的父亲因地震去世,男孩崩溃大哭,被所谓的心理医生阻止:“你不能哭,这样爸爸在天国会不高兴的。”这样显然不利于孩子哀伤情绪的顺利表达和心理创伤的修复。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种植纪念树、叠纸鹤登高放飞等方式来表达对逝者的情感和怀念。
    将哀伤反应合理化。在清明节前后,对亲人特别是刚刚去世以及意外死亡亲人的哀伤反应做合理化处理。我们可以这样想:“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无力、情绪不稳、伤感、失眠、反复思念亲人,这是正常的。”
    割断依附关系。亲人离去后,很多人觉得天一下子塌了,感情、经济、孩子教育、家务乃至社会地位、人际关系都可能会发生明显变化,自己所依赖的人永远地离开了,这时割断依附关系,开始没有这个亲人的全新生活显得极为迫切。从此以后,逝者只能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在特殊的时节,才会深刻回忆起逝者的点点滴滴。
    建立新的客体关系。故人已逝,精神永存,作为亲人应逐渐将对逝者的依赖、眷恋和情感转移到其他家庭成员之中。包括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情感链接,逐渐适应丧失,并且开始投身新的生活。
    寻求社会支持。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倾诉,看看以前的照片,谈谈去世的他,也可以找人适当地多陪伴自己。
    特殊时期,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吃好、睡好。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情,如短途旅游、约朋友看个电影、健身、看书等。避免烟酒等成瘾物质的过度使用。如果哀伤情绪不能缓解,可求助专业的精神心理机构做一下哀伤辅导。
    执行总监:王建  编辑:郑阳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