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持续推进退耕还林工作 建设生机盎然美丽天中
2020-06-23 12:17:46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刘卫然
中新河南网驻马店6月23日电(通讯员 黑竞颖)驻马店市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90.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6.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2.6万亩,封山育林11.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涉及九县一区,116个乡镇,1064个村,62554个农户。其中遂平县、正阳县、泌阳县、确山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中,从当地实际出发,不仅顺利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更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遂平县:多措并举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遂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作为驻马店市“一中心五组团”的3个组团县之一。为着力提升森林质量与营林效益,加快我县森林资源培育,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和绿色增长,自从2003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该县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在西部山区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增加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不仅有效的改善遂平县农村的自然面貌,加速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林,充分利用山区荒地资源,经过几年的绿化提升,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发挥了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地制宜,推广杨树优良品种。遂平县辖区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南北两岗相夹,中东部为平原,构成“一山,两岗,一平原”的地貌特征,该县在树种上选择欧美杨107、欧美杨108、中林46杨,其生长迅速,树体高大的特点也在短期内为遂平县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入。
组织层层培训,提高科技含量。根据退耕还林工程精神,遂平县组织县、乡、村科技支撑培训班,请有关专家现场讲授退耕还林实用技术,通过层层培训,使广大基层干部较为全面掌握退耕还林工程的基本要求和实用技术,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确保退一片成林一片,合格一片。
在培育技术上,从选择适宜杨树生长的造林地,到造林前的土壤改善,再到苗木的选择、造林密度的确定、明确细致的栽植技术和抚育管理,层层把关,严格保证每一环节。自2003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人物1万亩,而且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正阳县:推动群众造林积极性 发展壮大林产品加工业
正阳县位于淮河北岸,淮河流经县境长度达57公里,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兹生养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正阳县退耕还林工程于2002年开始实施,以我县境内淮河、田白河、汝河等河流两岸,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16度以上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为实施的重点,向国家林业局申报退耕还林项目共3万亩,成为全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为数很少的平原县之一。
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实施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工程、惠民工程。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正阳县在组织领导、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几个方面狠下功夫,确保了工程造林成活率达到98%以上。几年来的实践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对正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正阳县实施退耕还林以来,森林覆盖率净增加了3.1%,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有效的遏制了水土流失的势头。速生杨作为正阳县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树种,经济效益显著,杨树产业现已成为正阳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极大的调动了广大群众造林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广大领导干部的生态意识,林产品加工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具备规模生产的林产品加工业达到45家。
为确保退耕还林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下一步,正阳县将加大生态建设投入,保障造林用地,从病虫害防治、林木管护等多方面入手,继续把退耕还林工程摆在“生态县建设”战略的重要位置,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做贡献。
泌阳县:探索间作种植模式 为旅游业撑起强大屏障
泌阳县位于驻马店市西部南阳盆地东隅,现辖19乡镇及3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国有林场。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计划造林6.11万亩,其中生态林面积5.72万亩,经济林0.39万亩,并在间作种植模式上做出了突出的探索。

间作种植模式即高低和长短相结合模式,高低结合就是栽植高大乔木树种,树下面可以套种经济作物和中药材,增加林农收入。长短结合是栽植高大乔木生长周期长,套种其它作物当年可见效益,用短期收益去管理维护树木生长,减少林农投资,既能提高单位产量,又能增加林农收入。

适用于土地肥沃的杨树与中药材间作模式、适宜砂质壤土的刺用皂角与油用牡丹间作模式、适应于土层贫瘠薪炭林麻栎和火炬松混交模式,作为泌阳县三大间作种植模式,在增加森林覆盖率、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水土流失方面给泌阳县带来了长足的进步,也为泌阳县的旅游业发展筑起了强大的生态屏障。
确山县:发展特色化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确山县位于河南省的南部,淮河的北岸,是桐柏、伏牛两山余脉向淮北平原延伸的过渡地带。何大庙村作为其下辖村,种植板栗有悠久的历史,被称为“板栗之乡”。何大庙村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村前一轮共计实施退耕地还林面积达1563亩,栽植主要树种为板栗。
“确红栗”“确山油栗”作为确山栽植的板栗中选育而出的优良品种,在退耕还林工程中,被大力推广种植,为实施特色化产业打下良好基础。以点带面,但是非常适宜种植板栗,板栗种植作为何大庙村群众的主要支柱产业,退耕还林工程在当地的实施,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实惠,种植板栗的积极性更加高涨,目前全村已发展种植板栗面积4000多亩,同时也带动了臻头河流域以及其它乡镇种植板栗
随着板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包括周边其它山区市县,苗木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板栗苗木培育这块市场也越来越成熟,分化也越来越细,培育品种的也越来越多,发展的更加专业。除此以外,确山县还是豫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林药间作作为当地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之一,合理的进行林药间作不但能够做到以药养林、减少杂草的生长,而且能够提高亩产经济效益,让每亩的产出效益发挥最大化,同时也保护了林木的生长,做到相互促进,共同生长。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在确山县实施退耕还林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出了政府引导、举办“板栗节”进行品牌推广、产旅结合推进等一系列让农民增收的有效退耕还林模式。
执行总监:王建 编辑:郑阳
执行总监:王建 编辑: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