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河南网驻马店1月15日(通讯员:吴靖 张甜甜)
16点49分
一声嘹亮的啼哭响彻手术室
方女士的女儿顺利降生
体重4640克
手术室内
医生们相视一笑
这是一场硬仗
但他们成功了
而在手术室外
得到好消息的患者家属
激动地握紧双手
脸上洋溢着喜悦笑容
高危孕妇的
诊疗之路
2024年12月初
寒意深重
28岁的方女士
怀胎9月
两个月前的
一场车祸
导致方女士左侧胫腓骨骨折
只能长期卧床静养
多日以来
方女士下肢肿胀严重
并伴有疼痛感
去医院检查才得知
这是形成了
静脉血栓
当地医生告诉方女士及家属:“彩超显示,患者的左下肢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均有血栓。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致命的肺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少数见于肠系膜静脉、上肢静脉、颈静脉或颅内静脉系统;若血栓脱落阻滞于肺动脉则引起PE,后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栓
其实就是血管里的“小石头”
通俗来讲就是“血块”
当血液在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
就形成了静脉血栓
女性怀孕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升高,机体也为预防产后出血做准备,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会增加,导致孕妇体内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失衡,使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容易凝结。
这些血栓一旦崩落
就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肺
把肺动脉塞住
引起肺栓塞
生产前面临的
抉择与挑战
临近生产
经过充分考虑与沟通
方女士被转至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妇女儿童医院病理产科
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
妊娠风险评估
被定为“红色”
这意味着
她所面临的是极高的生命危险
科主任张化莲高度重视该情况,将方女士病情上报医院医务部,向患者告知病危情况,并加强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护,特别是心电监护,确保能够实时掌握心率、血压等生命指标。
此外,张化莲对患者的左下肢进行制动,给予抗凝治疗,以避免血栓进一步形成。
经血管外科主治医师李祥波会诊
决定先为方女士行
DSA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下腔静脉滤器(IVCF)通常被称为“滤网”,是为预防下腔静脉系统血栓脱落引起的肺动脉栓塞而设计的一种装置,被称为“生命的保护伞”。
腿上的血栓脱落后随静脉血流往上行走,经过腹部到胸部,进入心脏,最后到达肺部(下肢深静脉→髂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因此在下游的位置——下腔静脉安装一个过滤器,拦截血栓,通过血流,就可以预防肺栓塞,保护患者生命。
与此同时
由于方女士的胎儿头部
与母体骨盆不匹配
即“头盆不称”
无法自然分娩
因此
张化莲及科室团队经过讨论
决定为患者进行
剖宫产手术
新生命的诞生
家庭的希望
2024年12月3日下午
医生们在影像引导
顺利完成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以阻止生产中可能脱落的血栓
为方女士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随后由张化莲主刀
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术
顺利诞下一名女婴
术后
方女士还需要继续接受
抗生素预防感染、抗凝治疗
以及促宫缩药物应用
医护团队定时观察她的切口愈合情况
并监测血栓变化
在严密护理下
方女士的腹部切口愈合良好
病情稳定
最终顺利出院
孕产妇本身的高凝状态、子宫逐渐增大压迫回流静脉及下地活动的减少引起了静脉血瘀滞,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数倍。
为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张化莲提醒准妈妈们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久坐、久站。
2适当活动,根据孕期情况可做一些相对平缓的运动,比如散步、瑜伽、孕妇操等。
3睡眠休息时可选择抬高双下肢15-30°。
4控制盐的摄入量。
5如果发现自己下肢突发的肿胀、疼痛等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编辑:陈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