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区燃煤散烧治理工作办公室:创新监管模式 守护美丽家园
2020-05-15 11:32:00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关潼

中新河南网5月14日电(张培 王春艳 胡新锋)“我们多进一家企业,多看一处经营商户,多发现一点问题,头顶的天空就能更蓝一点,咱建安区的空气质量就会更好一点。”这是建安区散烧办工作人员郭克雨经常说的话。每每想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了让许昌市民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呼吸到更多新鲜空气,他就会浑身充满干劲儿,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作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燃煤散烧治理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为了彻底打赢燃煤散烧治理攻坚战,建安区散烧办的同志们不畏艰难,担起重任,他们的足迹与汗水遍布在全区10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是因为有他们,“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建安,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郭克雨一直在建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工作,随着全区的燃煤散烧治理逐步向攻坚推进,他因工作责任心强,敢于较真碰硬,被局党组紧急选派到建安区燃煤散烧治理工作办公室。到了新的岗位后,立刻全身心地扑向了新工作,不懂就问,谦虚谨慎,通过坚持自学、研读上级文件,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燃煤散烧治理工作的行家里手。
在实际工作中,郭克雨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望闻问切”工作法用来把脉散煤燃烧治理工作。“望”——就是多去基层偏僻地区跑跑看看,“闻”——就是每到一个现场对商户群众是否使用燃煤多用鼻子闻一闻,“问”——就是多动嘴和当地群众拉拉家常找找线索;“切“——就是对发现及梳理出的问题,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用这种简单而实用的工作方法,消除了一个又一个燃煤散烧的藏匿点,直到现在建安区辖区内违规的煤球厂和散煤销售点已经全部彻底取缔。
由于燃煤散烧治理工作需要多部门的配合才能形成合力,郭克雨摸索总结出一套“3611工作机制”,及三级排查、六组督导、一支联合执法队、一组暗访,“3611工作机制”整合了多个执法部门力量,使燃煤散烧这里的力量攥成一个铁拳,为全区的燃煤散烧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制度支撑。
随着监管措施越来越严格,一些不法商户和监管人员打起“时间差”、“擦边球”,他们将使用燃煤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人员下班后或黎明时分,一段时间里建安区凌晨的二氧化硫指标异常突高。为坚决杜绝这种情况发生,建安区散烧办立即有针对性地开展“早查”和“夜查”。那段时间经常是凌晨刚刚3点,正是万籁俱寂的时候,工作人员已经到达乡镇村落,开始对农村的早餐店、小作坊进行巡查,晚上10点多大家都已休息,但这时暗访工作才刚刚开始。他们就是用这种常人想不到的工作方式,迅速破解了燃煤散烧死灰复燃的难题,从而使“游击战”式使用燃煤的问题得到了彻底根治。
从事两年多的燃煤散烧治理时间里,运动鞋是郭克雨的常年标配,他的微信步数基本每天都会超过万步,有时还会更多,用脚步丈量了建安区的每条街道、每个村落,两年时间下来,不仅摸清辖区燃煤散烧治理情况,也建立燃煤散烧“日巡查、周小结、月通报”的工作台账,每个乡镇、社区的燃煤治理盲点难点都成竹在胸,如数家珍,通过日常巡查掌握实际情况,根据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确定每个区域的治理重点,有的放矢,不但治理顽疾,也巩固了治理成果。
郭克雨有两个孩子,小儿子才五岁,爱人是独生女,父母、岳父母均由他赡养,去年冬天郭克雨的岳父因患心梗住院手术才刚刚出院,岳母又患脑瘤住院,冬季正是燃煤散烧治理的关键时期,郭克雨不但需要加班加点地工作,还要到医院照顾病人,回家做饭,接送孩子,一时间生活和工作的千钧重担都压在了郭克雨一个人的肩上,那段时间他经常一天只能休息2、3个小时,人很快整个瘦了一圈。但他毫无怨言,不但从未向单位领导提起,也从未因此影响工作。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截至目前,建安区的散煤销售(加工)点,已全部取缔到位。禁燃区内居民基本做到零燃煤使用,禁燃区外去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共拆除燃煤大灶67个,收缴销毁燃煤炉128个,商户和流动摊点基本杜绝了使用燃煤现象。城区范围内早、夜市摊点使用燃煤基本消除,固定餐饮门店基本杜绝使用燃煤。建安区的So2平均浓度指标一直全市各县(市)区排名中位列前茅,多次受到市、区领导的表扬。
正是有众多像郭克雨这样坚守在一线默默付出努力的同志,也正是有了他们抛小家为大家的执著,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今天头顶的那片蓝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