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
2020-03-31 17:15:29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关潼
2019年冬季的一天,许昌这个北方城市的温度已经降到零下,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做为一名优抚工作者,我和同事王静莹代表许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到开发区、示范区、建安区、东城区等地进行入户核查走访调研工作。
核查对象均是在优抚系统数据库中盲选的,之前我们也不知道每个人究竟是怎样的,静莹同志和我在去的路上的时候还担心:该如何和这些曾经为祖国奉献青春和热血的人们交流,毕竟我们都是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孩子,没有感同身受的经历,总是显得浅薄许多。
第一站,我们去了开发区长村张街道办事处。在辖区办事处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我们见到了大约十个优抚对象。有一户人家让我印象颇深,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一路上,我们从文字资料上了解到他曾经为了守护祖国安全,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扛起枪来到前线,心中充满无限的崇敬之情。来不及细想该如何打开话匣,就到了他们家的门口。
这是一位瘦高且步履矫健的老人,谈话中,他告诉我们,妻子刚刚得了中风,前一阵子在医院照顾妻子。我劝道:“您年纪这么大了,晚上还是让孩子们去医院陪床吧。毕竟80多岁了,熬夜这样的事情还是很损害身体的。”老人笑了笑说:“您们不知道啊,我只要不在她身边,老伴就觉得没有着落,夜里不仅不睡觉还会偷偷哭泣,早上我去的时候实在是心疼,不忍心让她受苦啊!”我偷偷笑了,心想这么大年纪了还这样恩爱,这家老太太该是多么幸福吧!我们这些后辈们也很想知道这样的幸福,是不是有什么样的秘密钥匙呢?原本在我的印象里大多从军的男人都是情感线条比较粗犷的,很少这么细腻,这样温柔的……
在接下来的攀谈中,老人为我们娓娓道来:“原本我和妻子是在当兵的时候结的婚,后来我去了前线,妻子一人在家中不仅要干农活,还要照顾孩子,还要赡养我的父母,我在部队里的八年间,是年轻的妻子一个人撑起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这哪里是女人半边天啊,明明就是一片天!复员回家后,我就告诉自己,无论如何,我要用我的后半生将之前所有的遗憾都填满,余生将所有的温暖都给予这个女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不会放弃她,都愿意牵着她的手度过往后的每一日……”
低头发现自己的脸颊有些湿润,抬眼间看到晶莹的眼圈也是微微泛红,很多人都说我们这代人的婚姻很不稳定,离婚率攀升,很多年轻人也说他们或许就不相信爱情了,那么,这位老兵朴素至纯的相伴,算不算爱情呢?这是不是我们常说的天长地久、至死不渝的爱呢?
离开之前,我们都要给每一户核查对象进行拍照,按照惯例给老兵一人留影即可,没想到老人略带羞涩的轻轻问道:“嗯……能不能够让老伴一起也拍,中风后她有些后遗症就一直没有拍过照片了。”我们同意后,他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拉着老伴一起来到了院子里,我说:“开始拍照了,准备好哦!”他们两个已经并排着站好,一束阳光刚好打在他们的肩头,老兵的脊梁挺的很直,仍然可以看到年轻时挺拔的样子。
看着镜头里的两位古稀老人,我默默念叨:可真羡慕啊!没想到正在这时,老兵悄悄的牵起了妻子的手,画面就这样定格了,冬日的阳光里,一对老人牵着手在自家的院子里伫立,笑靥颜颜,你就像看到三月春日里的桃花一样明艳动人,让人不禁感叹岁月何曾在他们身上烙下印记?只是抬手紧握的一瞬间,即便他不说岁月静好,我已经深深的感动了……这又何尝不是我们青年人的榜样呢?在年轻的时候,无论生死,保家卫国,把大好的青春奉献给国家!退伍归来用余生把家庭的责任扛在肩上!这便是中国军人的风彩,是中国男人的担当!是这祖国苍茫大地上驱散阴霾的力量,也是我们后辈们追逐的光亮!
随后,我们又来到东城区的邓庄街道办事处。下午两点左右,走在村里的泥泞小路上,路旁小水沟里的冰还没化掉,几棵大树上偶尔还会飘下来几片枯叶。由于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外出打工的人们大多都没有回来,孩子们也都不在家,这样的村庄多少显得有些萧条,黑白灰占据了整个村庄的主色调,走在路上不由得缩紧了脖子。
要去的这户人家是一位老人,90有余的耄耋老人,是参加抗美援朝的复员老兵。有了一些经验后的我们,不急着给任何人下定义,避免产生晕轮效应,因为我们的工作必须是严谨的、真实的、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情的走访核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得到公平和正义,让更多的退役军人得到真正的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不辜负这份职业应有的责任。
我们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村子里,很顺利地找到要核查的对象,只看到一户低矮的木门门楣上挂着的金色的“光荣之家”牌灼灼耀眼,仿佛是这村庄里唯一闪闪发光的物件。社区人员引导我们去村里找一找这位老人,在一个杂乱的柴草堆中,终于发现一位精瘦但健硕的老人,虽然已过九十高龄,眼窝深陷,目光仍炯炯有神,在我们说明来意后,他第一个动作便是举起沟壑纵横的右手给我们敬了一个军礼,我知道这是他对我们的到来最高礼节的欢迎,我们也回他深深的一躬表示对他的诚挚敬意。
我们边做笔录边和这位老人攀谈,问道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的时候,老人说:“国家每月给我的生活抚恤金一千多元,哪里花得完啊?”
当时,我一愣神,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位衣着破旧但很干净的老人,这样的年龄和并不富裕的物质生活,竟然没有从他嘴里听到一句的生活不易。
我好奇的问:天这么冷,怎么不在屋子里?在这里拾柴火不累么?老人答道:做为一名老党员,现在年纪大了,不能为党作贡献,每月还要党出钱给自己,我总是感觉对不起党,这样每天捡些干柴可以生火做饭,也可以减少开支,不给组织找麻烦……
听完这样的回答,我为之一惊,仿佛有一股暖流在我身上流淌,瞬间觉得暖和许多,虽然不能亲临当年的朝鲜战场,但是从历史课本中也知道当时的战争有多么地惨烈,中国在武器装备远不如美国的情况下,却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当时不可一世、抱着必胜信心的美国却惨败,因为我们参加这场战争的每一名军人,都是抱着视死如归的信念去投入战斗,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可爱的人,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可是老人却没有提起自己一丝一毫的功劳,在他的身上你看不到伤痛,看不到怨恨,看到的是满足和祥和,看到的是对祖国的热爱,是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何尝不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写照!
随着核查工作的深入,我们见到更多地像老人这样的退伍老兵,抗美援朝老兵的军礼、老兵的话语,始终在我脑海里闪现,像冬日的阳光一样暖暖地轻抚大地。我们的社会,因为有这些满满正能量的老兵的存在而安全、幸福,充满希望!
我暗暗下定决心:努力工作,扎根基层,把优抚工作记在心中,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关爱老兵,让为祖国流过血的人,永不流泪,让党的关怀也能像冬日阳光一样,永远温暖他们的心田!尊敬的老兵们,祖国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人民永远尊崇你们!
(作者为许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 潘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