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县: “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民心更暖
2021-12-17 10:50:07 来源:大河报 责任编辑:邱迎
2019年10月,临颍县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坚定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聚力“搭建组织体系、培育实践队伍、盘活阵地资源、塑造工作品牌、探索临颍路径”的总体思路,大胆探索,务实创新,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已建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6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72个。协同联动、各展优势的不同层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日益成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讲台、倡新风易旧俗的大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大舞台;“放学娃之家”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临颍县委宣传部,荣获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今年5月,临颍县被确定为全国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县……
建立“三个三”机制,筑牢文明实践阵地
临颍县始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探索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三个三”工作机制,努力答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临颍答卷”。
“三个问答”定思路。紧扣“试点”二字,围绕“为什么试”“试什么”“怎么试”三大中心问题,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召开县委常委会、中心组学习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等专题会议,深入调查研究,摸清群众需求,探索临颍路径,丰富临颍实践。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临颍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临颍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临颍县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等文件,从组织领导、考核激励、协调联动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引领。
“三级书记”齐上阵。以全县域为整体,一体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县级层面,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委书记担任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担任中心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推进实施、人力调配、指导督查。镇村层面,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行政村(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文明实践所所长和文明实践站站长。通过建优组织网络,全县上下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人员共同抓,级级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
“三级阵地”抓联创。整合县级公共服务资源,组建集新时代文明实践指挥中心、志愿服务中心、文明实践党性教育基地、文明实践学习中心、临颍县好人馆于一体的“临颍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了建筑面积达9000平方米、富有临颍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整合乡镇(街道)公共服务资源,建立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整合村(社区)级公共服务资源,成立37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形成级级有阵地、层层有担子、人人有目标的工作格局。
强化“三个统筹”,整合志愿服务力量
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关键看志愿队伍建得强不强。临颍县坚持系统之间、体制内外、线上线下“三个统筹”,整合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资源,推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大协同,建立来源广泛、数量充足、贴近需求的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已组建理论政策宣讲、中华文化传播、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等常备队伍和若干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11+N”志愿服务队伍900余支,志愿者注册人数近4万人。
横向应整尽整。构建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文明劝导、健康教育等20支常态化志愿队伍;组建理论政策宣讲、高质量发展等9个志愿服务队伍;以“1个牵头部门+N个责任单位”的方式,实现队伍联动、活动联办、项目联通、服务联享。20多家公益性社会组织,引导矛盾调解、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等专业人员参与;打造了“粥暖颍城”“放学娃之家”等一批精品志愿项目。新冠疫情期间,全县1万多名志愿者,成为基层一线抗疫生力军。
纵向打通流动。突破地域限制、注重整体联动,推广“镇乡联盟、村社走亲”“部门结对、社团结亲”等服务模式,建成16个乡镇、街道、社区志愿联盟,每月常态开展便民活动,推动62家省市级文明单位、21个社团驻点服务,有效推动志愿服务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中间技术赋能。依托“云上临颍”APP、“文明临颍”微信号、8861568志愿服务热线建立志愿点单系统,打造集招募注册、项目发布、供需对接、服务记录、培训管理、评价激励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网络平台,以基层“点单”、中心“派单”、志愿队“接单”的方式开展精准服务,力求把服务送到群众急需处、百姓心坎上。
发挥“四个作用”,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发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四个作用”,通过“讲、评、助、育、乐”等实践方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近5万场次,受益群众累计上百万人次。
宣传群众作用。依托县委理论宣讲团、讲师团等资源,组建宣讲队伍12支,形成专题宣讲项目近30个,理论“飞燕”飞进了寻常百姓家,让“行走的红色课堂”“流动的文明舞台”走进村居、走进校园和企业,创造了“田间课堂”“学生课堂”“银发课堂”“墙根课堂”等诸多宣讲模式。据统计,两年来,临颍县累计开展宣讲3000余场次,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形成了理论主课堂、宣讲分课堂、网络微课堂、文艺红课堂、一线活课堂的宣讲格局。
教育群众作用。常态化开展“中华文化润临颍”系列活动,每月开展面对面的文明实践主题活动近100场次;打造“白金山说唱新时代”宣传品牌,以坠子书、戏曲演唱形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身边好人好事;开展“孝老爱亲集体拜寿”活动,积极倡导敬老尊老爱老助老传统美德;春节期间通过网络,全国征集为临颍籍“中国好人”书写春联、开展“我与好人过大年”等活动;“移风易俗青年先行”婚礼,遏制了人情、吃喝、攀比风……
关心群众作用。针对社区居民的多方面需求,推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健康义诊、法律咨询、义务理发、家电维修、修锁配钥匙、文艺演出、政策和就业咨询、垃圾分类宣传、网络安全宣传等多项便民服务;各乡镇中心站利用农村庚会,举办“实践大集逐乡行”活动;针对假期中小学生教育管理难题,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经典永相伴暑期公益晨读”活动,吸引近5000名学生、家长参与诵读经典,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服务群众作用。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线上线下、平台上下的答疑释惑为民分忧解难。结合乡村振兴、环保攻坚、文明城市创建等,鼓励群众随手拍、谈感想,讲述身边、家乡、周围人的变化。成立了“临颍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网小红’志愿服务队”,开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直播间”,“临颍‘抖’文明”账号点击达200万次、点赞量逾40万次。组建“爱心商家联盟”,为全县爱心人士搭建便民惠民服务平台……这些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实践活动,赢得群众盛赞并被众多媒体典型报道。
聚焦群众所需,聚力项目供给,在不断的探索中,临颍县逐步形成了以巩固执政根基为使命、突出群众主体为核心、提升价值追求为根本、优化基层治理为责任、增强群众福祉为宗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文明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城乡大地劲吹文明新风,一代代薪火相传,让这座城市更温暖,让老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