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山:为战役病鼓与呼
2020-03-09 11:47:04 来源:中新社河南分社 责任编辑:付海涛
中新河南网3月9日电(付海涛)深夜12点的朱砂镇政府一片寂静,通过办公大楼二楼的窗玻璃射出一抹光亮,给沉寂的政府大院带来一线生机,亮灯的办公室里,王东山正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伏案书写着疫情一线的抗疫文章。

突然,电话响了,一看是妻子的电话,王东山赶快接通,电话里传来了一个男孩的童音,“爸爸,我睡不着,你咋不回来啊,我还等你讲故事呢!”“乖儿子,赶快睡觉吧,今天真的回不去了,爸爸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明天一定回去,给你讲好听的故事......”,王东山一边看电脑的时间,一边耐心的劝儿子说。因为疫情加班,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按时回家了,4岁的儿子有个习惯,每天睡觉之前,总要让爸爸讲个故事,伴随着故事进入梦乡。他对小儿子感情很深,聪明伶俐的小家伙是他的骄傲,对他来说,再大的事情莫过于对儿子的疼爱。都12点半了,孩子还没睡觉,还在等爸爸,等爸爸回家讲故事,孩子的不睡觉令他有些不安。“来,妈妈给你讲,爸爸在加班......”妻子接过电话哄孩子,“你忙你的吧,该休息要休息,注意身体,”妻子叮嘱了一句话并挂断了电话。此情此景,他思绪万千,疲惫发涩的眼睛不禁泪目。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作为朱砂镇板张庄村驻村干部的王东山,面对严峻的疫情,把疫情当战役,视一线为战线,视现场为战场,严格按照上级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要求,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及广大党员群众,全力投入到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大力宣传,全面消杀,耐心劝返,细致登记,执勤值守,疫情防控工作扎实而卓有成效开展着,尽最大能力保障了全村980口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同时,又兼顾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




在全力搞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作为朱砂镇宣传干事的王东山,还肩负着全镇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和报道,担起了一线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宣传和推介的重任。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爱心人士为战胜疫情群策群力,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为大家,投身最苦、最累、最危险的疫情防控第一线,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王东山身在一线,心在疫线,更了解和熟知一线的危险和艰辛。面对战友们的无私付出,看到社会群众和爱心人士的慷慨奉献,他为之动情,竭尽全力进行了及时的采访与报道,让这些弘扬正能量的音符得到有效及时传递。因白天忙于村里疫情卡点的防控工作,就利用晚上挤时间进行构思和创作。为了赶写一篇稿件,困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就泡方便面充饥,长时间一个姿势的久坐,又犯了腰疼的老毛病,疼痛难忍时就站起来活动一下。有过通宵达旦,有过彻夜不眠。板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宗加民对他评价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白天来疫情卡点执勤,晚上还要在办公室写文章,东山是最辛苦的。宗加民和王东山接触的最多,了解的也最多,他们有微信朋友圈,当看到王东山因加班到深夜的画面发朋友圈的时候,宗加民总是要点个赞,并评论一句暖心的话:东山是最棒的。面对大家的关心和关怀,王东山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在电视台当了10年的记者,练就了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的吃苦耐劳好习惯,多干点不算啥。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疫情防控的零数字,获得的是宣传工作的大丰收。宣传爱心人士无私捐献战役情的文章《远方一封信 浓浓抗疫情》、《危难之时献真情》、《我要为疫情贡献力量》、《一车鲜鸭蛋 满满抗疫情》;宣传一线干部职工战疫情的文章《敢为疫情舍亲情的一朵金花》、《被疫情激励的志向》、《放弃蜜月战役情》、《疫情一线勇担当》;宣传基层党支部书记抗击疫情的文章《一张疫情卡点的全家福》、《疫情防控一线的生日祝福》、《疫情无情人有情 凝聚合力助防控》;宣传基层党员群众战疫情的文章《一对新婚小夫妻 疫情防控真给力》、《疫情卡点的暖心话》、《为战胜疫情战斗到底》;宣传基层领导干部战疫情的文章《被疫情搁置的亲情》、《一段小日记 浓浓爱国情》、《敢为疫情舍亲情 防控一线勇担当》;宣传一手搞防疫一手抓生产的文章《“疫”线春耕忙》、《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不误》、《“两线作战”效果好》、《调动二长积极性 凝聚合力战疫情》等,一篇篇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文章应运而生。一桩桩抗疫故事,一个个先进典型,一件件感人事例,在全镇广大干群众中广泛传阅,正面报道了疫情一线的人和事,弘扬了真善美,宣传了正能量,在干群内部产生了共鸣,学先进、比奉献蔚然成风,通过文字的魅力,凝聚了全镇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



据统计,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王东山撰写关于疫情工作宣传的稿件共计49篇,分别被《中新河南网》、《大河报》、《开封日报》、《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采用编发。

(投稿热线:18237850555 邮箱:chinanewskf@163.com)

突然,电话响了,一看是妻子的电话,王东山赶快接通,电话里传来了一个男孩的童音,“爸爸,我睡不着,你咋不回来啊,我还等你讲故事呢!”“乖儿子,赶快睡觉吧,今天真的回不去了,爸爸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明天一定回去,给你讲好听的故事......”,王东山一边看电脑的时间,一边耐心的劝儿子说。因为疫情加班,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按时回家了,4岁的儿子有个习惯,每天睡觉之前,总要让爸爸讲个故事,伴随着故事进入梦乡。他对小儿子感情很深,聪明伶俐的小家伙是他的骄傲,对他来说,再大的事情莫过于对儿子的疼爱。都12点半了,孩子还没睡觉,还在等爸爸,等爸爸回家讲故事,孩子的不睡觉令他有些不安。“来,妈妈给你讲,爸爸在加班......”妻子接过电话哄孩子,“你忙你的吧,该休息要休息,注意身体,”妻子叮嘱了一句话并挂断了电话。此情此景,他思绪万千,疲惫发涩的眼睛不禁泪目。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作为朱砂镇板张庄村驻村干部的王东山,面对严峻的疫情,把疫情当战役,视一线为战线,视现场为战场,严格按照上级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要求,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及广大党员群众,全力投入到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大力宣传,全面消杀,耐心劝返,细致登记,执勤值守,疫情防控工作扎实而卓有成效开展着,尽最大能力保障了全村980口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同时,又兼顾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




在全力搞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作为朱砂镇宣传干事的王东山,还肩负着全镇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和报道,担起了一线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宣传和推介的重任。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爱心人士为战胜疫情群策群力,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为大家,投身最苦、最累、最危险的疫情防控第一线,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王东山身在一线,心在疫线,更了解和熟知一线的危险和艰辛。面对战友们的无私付出,看到社会群众和爱心人士的慷慨奉献,他为之动情,竭尽全力进行了及时的采访与报道,让这些弘扬正能量的音符得到有效及时传递。因白天忙于村里疫情卡点的防控工作,就利用晚上挤时间进行构思和创作。为了赶写一篇稿件,困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就泡方便面充饥,长时间一个姿势的久坐,又犯了腰疼的老毛病,疼痛难忍时就站起来活动一下。有过通宵达旦,有过彻夜不眠。板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宗加民对他评价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白天来疫情卡点执勤,晚上还要在办公室写文章,东山是最辛苦的。宗加民和王东山接触的最多,了解的也最多,他们有微信朋友圈,当看到王东山因加班到深夜的画面发朋友圈的时候,宗加民总是要点个赞,并评论一句暖心的话:东山是最棒的。面对大家的关心和关怀,王东山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在电视台当了10年的记者,练就了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的吃苦耐劳好习惯,多干点不算啥。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疫情防控的零数字,获得的是宣传工作的大丰收。宣传爱心人士无私捐献战役情的文章《远方一封信 浓浓抗疫情》、《危难之时献真情》、《我要为疫情贡献力量》、《一车鲜鸭蛋 满满抗疫情》;宣传一线干部职工战疫情的文章《敢为疫情舍亲情的一朵金花》、《被疫情激励的志向》、《放弃蜜月战役情》、《疫情一线勇担当》;宣传基层党支部书记抗击疫情的文章《一张疫情卡点的全家福》、《疫情防控一线的生日祝福》、《疫情无情人有情 凝聚合力助防控》;宣传基层党员群众战疫情的文章《一对新婚小夫妻 疫情防控真给力》、《疫情卡点的暖心话》、《为战胜疫情战斗到底》;宣传基层领导干部战疫情的文章《被疫情搁置的亲情》、《一段小日记 浓浓爱国情》、《敢为疫情舍亲情 防控一线勇担当》;宣传一手搞防疫一手抓生产的文章《“疫”线春耕忙》、《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不误》、《“两线作战”效果好》、《调动二长积极性 凝聚合力战疫情》等,一篇篇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文章应运而生。一桩桩抗疫故事,一个个先进典型,一件件感人事例,在全镇广大干群众中广泛传阅,正面报道了疫情一线的人和事,弘扬了真善美,宣传了正能量,在干群内部产生了共鸣,学先进、比奉献蔚然成风,通过文字的魅力,凝聚了全镇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



据统计,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王东山撰写关于疫情工作宣传的稿件共计49篇,分别被《中新河南网》、《大河报》、《开封日报》、《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采用编发。

(投稿热线:18237850555 邮箱:chinanewsk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