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勇士韩圣宾:用仁爱诠释医者神圣
2020-02-11 19:40:02 来源:中新社河南分社 责任编辑:付海涛
中新河南网2月11日电(冯福田 刘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国家卫健委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各省市医务工作者正在紧急驰援湖北。2月11日,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增补队员集结出发,前往武汉抗击疫情,开封市中医院肺病科主治医师韩圣宾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开封市中医院继选派李艳娜、陈海霞、芦素霞、李艳洁四位护士驰援武汉疫区后的又一位逆行者。

韩圣宾,2012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师从于全国名老中医,著名肺病专家刘建秋教授,毕业时,韩圣宾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留校工作?还是回报家乡?经过一番思考,韩圣宾主动放弃了留校的机会,来到开封市中医院,在临床一线从事肺系疾病的相关诊疗及研究工作。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这是韩圣宾一直尊奉的信条,导师教导他“敬畏生命的神圣,才能成就神圣的职业”。他尊重自己接诊的病友,同情他们的不幸,并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帮助他们。
在肺病科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韩圣宾很快就成了科室的年轻骨干医生。此次疫情刚一爆发,韩圣宾第一时间就到医院报名,申请到疫区参加救援工作。在2月10日接到通知,进入援鄂医疗队的名单。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疫情形势严峻,处于防控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支援武汉,责无旁贷。”韩圣宾说。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等去武汉的消息,昨天晚上六点多收到消息,我们马上就收拾行李从中牟过来,”韩圣宾妻子淡然的说。
当询问她,丈夫去疫区前线感到难过吗?
“现在是国家需要,没什么难过的,这是医德,我们一家都支持,家里的俩孩子还视频给爸爸加油”,她一边悄悄抹掉眼角的眼泪,一边帮丈夫搬运行李。
“国家有难,应该去,家里你不用担心,我会成为你坚强的后盾,加油,等你凯旋!”面对即将出征的丈夫,她给与了最有力的鼓舞。

薛大哥,是一位憨厚、朴实的农民,自幼患哮喘,家庭贫苦,就一直拖着,2013年6月来诊时,已成肺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抬进来的时候全身青紫,高度浮肿,腹水将肚皮撑得“吹弹可破”!豆大的水珠一排排从裂开的皮肤往外冒,喘得几天几夜米面不进、夜不能寐,数项化验指标都是危急值,他妻子见到韩医生声泪俱下:“我们很穷,刚卖了2只羊,就这点钱,别的医院不收我们了,大夫求求你一定要救救他,他才48岁,儿女的事儿可都没办呢!”
作为农民的孩子,韩圣宾能体会到那种绝望,他知道现在自己是他们一家的希望,看着薛大哥女儿那急切而又无助的眼神,韩圣宾坚定地说:“放心吧,我一定会让薛大哥,走着回去!”
为了控制费用,韩圣宾尽量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治疗,很多检查能省则省,一天的药费下来不到50元,为了保证疗效,最初几天,韩圣宾基本上都守在医院,盯着出水量、入水量、心率、血压、体温,有时一个上午他都站在薛大哥床头不断调整着呼吸机和输液泵的参数,就为了多排一点的二氧化碳、多排出去100ml尿液,这样病人生存的几率就更大一点,再大一点。
韩圣宾告诉他妻子,薛大哥需要加强营养,可他为了省下点药费,只吃馒头就咸菜,为了不伤害这个汉子的自尊,韩圣宾告诉他:“我们医院有午餐补助,我也不在这吃,为了不浪费,你帮我“处理了”吧。”当韩圣宾把攒了1个月的餐票递到他手里的时候,他默默地留了眼泪……终于经过14天的治疗,韩圣宾兑现了当初的承诺,薛大哥自己走出了医院,这样的结局很多同行都没想到,更没想到的是,薛大哥还蹬上了三轮车,开始挣钱了!
至今已5年有余,儿女都已成家,他也当上了外公!随着拆迁,日子也熬出了头!每次他来医院复查,都要重复那句话:“韩大夫,你不只是救了我,而是救了我们一家!”这也让我倍感责任重大,经常去回想这件事来激励自己不断向前!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医学是永无止境的,要更好为地为广大病友服务,光靠一颗热心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一颗敢于探索的心。
何老师,是位已有102岁高龄的老红军,为人和蔼可亲,但罹患肺纤维化、脑梗塞多次在开封市中医院肺病科住院治疗。2015年,6月1日,突然出现烦躁、肢体震颤、吞咽不能、二便失禁的症状,抱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遂请来市里脑病方面的专家组织会诊,诊断方面未达成一致意见,但有一点看法是一致的:患者预后极差,死亡风险极大,意识恢复的几率极小。与家属沟通后均表示理解,但老人脸上的笑容一直在韩圣宾脑海中浮现,韩医生不愿意放弃,所以,他按照自己的理论,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逐渐的老人震颤消失、吞咽功能恢复、二便自知,时隔1周后,老人第一次开口说话了,而且第一句话是:“谢谢韩大夫”!更难以置信的是,后来几天老人白发中长出了青丝!祖国医学竟如此伟大!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较多,韩圣宾坚持学习控感知识,经常对全科住院病友乃至社区居民进行手卫生、饮食宜忌、药品管理、日常用具消毒等相关内容的宣教,赢得广泛赞誉,2014年他参加开封市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岗位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参加河南省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岗位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荣誉并不是终点,他会继续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当好民众健康的好卫士!

韩圣宾说“我的大部分生活都是与病友联系在一起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多年来我没有一次因病矿工,没有一次和家人的长途旅行,即使休假也会抽空到科室查房。每当我想起那句网络语:“您再不陪我玩,我就长大了”,我就会愧疚欠孩子的太多,想去补偿但承诺往往因患者的一通电话而成为泡影,还是还有我的父母,身为医生的我,爸妈生病了却无暇照顾,愧疚之后,工作还在继续!”

8年时间他的出院随访本已经写了厚厚一沓,时间久了他真的和病友成了好友,甚至许多病友把他当成了亲人,身体有恙他们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韩圣宾医生,人与人的感情和信任就这样自然地得到升华,韩圣宾说:“我想这就是大家所期待的医患和谐吧!
“尽管目前疫情肆虐,有我们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大家携手共进,我坚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韩圣宾满怀信心地说,爸妈、老婆,亲爱的同事们,我在武汉,不要担心我,等我凯旋!
(投稿热线:18237850555 邮箱:chinanewskf@163.com)

韩圣宾,2012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师从于全国名老中医,著名肺病专家刘建秋教授,毕业时,韩圣宾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留校工作?还是回报家乡?经过一番思考,韩圣宾主动放弃了留校的机会,来到开封市中医院,在临床一线从事肺系疾病的相关诊疗及研究工作。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这是韩圣宾一直尊奉的信条,导师教导他“敬畏生命的神圣,才能成就神圣的职业”。他尊重自己接诊的病友,同情他们的不幸,并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帮助他们。
在肺病科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韩圣宾很快就成了科室的年轻骨干医生。此次疫情刚一爆发,韩圣宾第一时间就到医院报名,申请到疫区参加救援工作。在2月10日接到通知,进入援鄂医疗队的名单。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疫情形势严峻,处于防控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支援武汉,责无旁贷。”韩圣宾说。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等去武汉的消息,昨天晚上六点多收到消息,我们马上就收拾行李从中牟过来,”韩圣宾妻子淡然的说。
当询问她,丈夫去疫区前线感到难过吗?
“现在是国家需要,没什么难过的,这是医德,我们一家都支持,家里的俩孩子还视频给爸爸加油”,她一边悄悄抹掉眼角的眼泪,一边帮丈夫搬运行李。
“国家有难,应该去,家里你不用担心,我会成为你坚强的后盾,加油,等你凯旋!”面对即将出征的丈夫,她给与了最有力的鼓舞。
01

薛大哥,是一位憨厚、朴实的农民,自幼患哮喘,家庭贫苦,就一直拖着,2013年6月来诊时,已成肺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抬进来的时候全身青紫,高度浮肿,腹水将肚皮撑得“吹弹可破”!豆大的水珠一排排从裂开的皮肤往外冒,喘得几天几夜米面不进、夜不能寐,数项化验指标都是危急值,他妻子见到韩医生声泪俱下:“我们很穷,刚卖了2只羊,就这点钱,别的医院不收我们了,大夫求求你一定要救救他,他才48岁,儿女的事儿可都没办呢!”
作为农民的孩子,韩圣宾能体会到那种绝望,他知道现在自己是他们一家的希望,看着薛大哥女儿那急切而又无助的眼神,韩圣宾坚定地说:“放心吧,我一定会让薛大哥,走着回去!”
为了控制费用,韩圣宾尽量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治疗,很多检查能省则省,一天的药费下来不到50元,为了保证疗效,最初几天,韩圣宾基本上都守在医院,盯着出水量、入水量、心率、血压、体温,有时一个上午他都站在薛大哥床头不断调整着呼吸机和输液泵的参数,就为了多排一点的二氧化碳、多排出去100ml尿液,这样病人生存的几率就更大一点,再大一点。
韩圣宾告诉他妻子,薛大哥需要加强营养,可他为了省下点药费,只吃馒头就咸菜,为了不伤害这个汉子的自尊,韩圣宾告诉他:“我们医院有午餐补助,我也不在这吃,为了不浪费,你帮我“处理了”吧。”当韩圣宾把攒了1个月的餐票递到他手里的时候,他默默地留了眼泪……终于经过14天的治疗,韩圣宾兑现了当初的承诺,薛大哥自己走出了医院,这样的结局很多同行都没想到,更没想到的是,薛大哥还蹬上了三轮车,开始挣钱了!
至今已5年有余,儿女都已成家,他也当上了外公!随着拆迁,日子也熬出了头!每次他来医院复查,都要重复那句话:“韩大夫,你不只是救了我,而是救了我们一家!”这也让我倍感责任重大,经常去回想这件事来激励自己不断向前!
02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医学是永无止境的,要更好为地为广大病友服务,光靠一颗热心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一颗敢于探索的心。
何老师,是位已有102岁高龄的老红军,为人和蔼可亲,但罹患肺纤维化、脑梗塞多次在开封市中医院肺病科住院治疗。2015年,6月1日,突然出现烦躁、肢体震颤、吞咽不能、二便失禁的症状,抱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遂请来市里脑病方面的专家组织会诊,诊断方面未达成一致意见,但有一点看法是一致的:患者预后极差,死亡风险极大,意识恢复的几率极小。与家属沟通后均表示理解,但老人脸上的笑容一直在韩圣宾脑海中浮现,韩医生不愿意放弃,所以,他按照自己的理论,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逐渐的老人震颤消失、吞咽功能恢复、二便自知,时隔1周后,老人第一次开口说话了,而且第一句话是:“谢谢韩大夫”!更难以置信的是,后来几天老人白发中长出了青丝!祖国医学竟如此伟大!
03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较多,韩圣宾坚持学习控感知识,经常对全科住院病友乃至社区居民进行手卫生、饮食宜忌、药品管理、日常用具消毒等相关内容的宣教,赢得广泛赞誉,2014年他参加开封市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岗位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参加河南省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岗位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荣誉并不是终点,他会继续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当好民众健康的好卫士!
04

韩圣宾说“我的大部分生活都是与病友联系在一起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多年来我没有一次因病矿工,没有一次和家人的长途旅行,即使休假也会抽空到科室查房。每当我想起那句网络语:“您再不陪我玩,我就长大了”,我就会愧疚欠孩子的太多,想去补偿但承诺往往因患者的一通电话而成为泡影,还是还有我的父母,身为医生的我,爸妈生病了却无暇照顾,愧疚之后,工作还在继续!”
05

8年时间他的出院随访本已经写了厚厚一沓,时间久了他真的和病友成了好友,甚至许多病友把他当成了亲人,身体有恙他们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韩圣宾医生,人与人的感情和信任就这样自然地得到升华,韩圣宾说:“我想这就是大家所期待的医患和谐吧!
“尽管目前疫情肆虐,有我们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大家携手共进,我坚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韩圣宾满怀信心地说,爸妈、老婆,亲爱的同事们,我在武汉,不要担心我,等我凯旋!
(投稿热线:18237850555 邮箱:chinanewsk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