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阳 > 要闻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河南罗山县:生态治理交出“高分卷”
2021-05-17 16:27:02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潘再军
    
 
    冯建勋一行来到罗山县铁铺镇。杨佳月 摄
 
    中新河南网5月17日电  (张因祥 杨佳月)近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二级巡视员冯建勋带领中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进山水信阳,先后来到信阳市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罗山县铁铺镇,感受罗山生态之美,探究罗山治理“高分卷”的秘籍。
 
    护航绿色生态 打造鸟类天堂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信阳市罗山县南部,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北麓。是一个以山区森林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白冠长尾雉之乡和“东方宝石”朱鹮重要的人工繁殖及野外栖息地。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朱鹮繁育站总工程师黄治学介绍到,近年来,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越来越多,在保护区内鸟类329种,占河南省鸟类总数的80%以上,有“鸟类天堂”之誉,特别是自2007年引入朱鹮以来,人工繁育和自然繁殖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截至2020年底,累计人工繁殖朱鹮251只,放飞100只,野外自然繁殖161只,野外朱鹮种群数量达200多只。
 
一只朱鹮在空中漫舞。张乐健 摄
 
    此外,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保护区占地面积4.68万公顷,分布有高等植物1879种、兽类37种、两栖爬行类53种等。
 
    “自2017年‘绿盾’行动以来,严厉打击保护区内违法行为,同时大力发展生态种养殖,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为鸟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黄治学说。
 
    罗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余国芳表示:“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张重要生态名片。我们要确立‘护航绿色生态,打造鸟类天堂’的环境保护主题,形成资源保护的强大合力,共同开展候鸟迁徙‘护航行动’,为绿色生态撑起司法保护伞。”
 
    创新乡村建设 提升百姓“幸福感”
 
    罗山县铁铺镇耿楼村远离县城,前些年,交通不便,老百姓就业渠道单一,居住环境不佳,生活很苦。罗山县铁铺镇党委、政府深入基层倾听民心,真情实意为民做事,近年来,狠抓村庄规划、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创新工作举措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镇、河南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我们村这几年变化可不小,政府花了好多钱,门前塘整了,旱厕改造了,还给我们组建了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收集污水再利用,房前屋后变得干干净净了,而且还投资建了网红旅游公路,文化广场,我们这些村民白天干完农活,晚上也能像城里人一样跳跳广场舞,在网红公路散散步,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才有我们的好日子。”罗山县铁铺镇耿楼村杜塝组村民邓秀说。
 
    记者了解到,在耿楼村政府先后投入1300余万元,新打机井13口,新建文化广场1座,新建公厕8座,拆除废弃破旧猪圈、厕所七十余座,新修通组道路4000余米,坑塘改造二十口,流转土地378亩新建石榴观光园、樱花观光园,生活垃圾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从源头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自来水管网接入率达100%。
 
    在居民集中的杜塝组新建了一座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处理管网接入率100%,对旅游路沿线房屋按照豫南民居风格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全组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质的提升。罗山县铁铺镇耿楼村杜塝组村民王大伯笑着对记者说:“看到我们村的环境这么大的改善,在外打工的我立马就回来了,打算找份活计,不再出去。”
 
    现如今的耿楼村面貌日新月异,干群关系融洽,村民安居乐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山河承载岁月,生态需要守护。信阳市政府副秘书长胡正友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力,描绘天蓝水清生态画卷,奋力加快老区振兴,续写更加出彩的‘高分答卷’”。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