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市场监管局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显作为
2020-12-16 08:48:53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潘再军

中新河南网12月16日电 自党中央提出扫黑除恶三年治理目标重大决策以来,信阳市市场监管局在省市场监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充分立足部门职能,明确“行业清源”治理目标,以市场监管领域内易诱发治安突出问题、易滋生黑恶势力难点问题为切入点,以开展专项整治为抓手,着力构建长效常治制度机制,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有效开展。
扛稳政治责任,紧盯治理目标,强力推进抓落实
三年来,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突出站稳政治立场,加强全局谋划和组织领导,不断细化工作目标,全面落实行业监管责任。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监管责任。按照全省、全市统一部署和要求,信阳市市场监管局及时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科室负责人分工负责、承办单位具体负责的“四级责任机制”。多次召开党组会、动员部署会、工作推进会,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分析形势,查找问题,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和系列保障措施,逐年细化目标时限责任到岗到人,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市县乡三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宣传,营造治理氛围。综合运用传统方式与新兴媒体多种手段,在“两微一端”、各主流媒体开展扫黑除恶工作专项斗争宣传,广泛发布警示及“扫黑恶、提两率、保平安”倡议和主题宣传,先后发送手机短信20万余条次,发布微信微博1800余条次。在大型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办公区等重点场所,悬挂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板报、利用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扫黑除恶宣传内容,宣传举报奖励政策,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截至目前,共印发宣传册3万余份,张贴宣传画3000张,悬挂宣传横幅1512条,电子显示滚动字幕678条;发挥市场监管职能,通过上门走访、行政约谈、协商座谈、市场巡查等形式,把扫黑除恶宣传渗透到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和消费维权之中。
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8场次,检查走访企业商户12680家次,开展街头咨询宣传活动123场次。将扫黑除恶常识问答28道题,印发3200份,在系统内部开展扫黑除恶常识问答活动,开展知识培训3200余人次,深化系统人员学习掌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市场监管系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是突出重点,开展线索排查。严格落实“紧盯黑恶势力经济基础不放”,在登记注册环节依法审查法定代表人任职资格,加快清理“僵尸”企业;制定下发《信阳市市场监管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集中排查月活动方案》,坚持“日报告、周通报、月讲评”制度。在市场监管部门办公区、各类农贸市场、专业市场、重点企业等地点统一设置了举报箱、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畅通举报渠道;对12315、个协、消协受理的投诉纠纷、执法数据、网络舆情进行全面筛选排查,集中梳理,从中挖掘涉黑涉恶犯罪线索;统一安排各县区局和直属各单位组织人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排查,开展专项调查,要求县区局、直属单位主要领导亲自督导,主管局长和有关股长深入每个市场监管所和辖区重点场所,市场监管所所长深入辖区所有市场和重点场所,片区市场管理员做到日巡查全覆盖,准确了解辖区基本情况和动态情况,发现线索及时移交、及时上报。共检查集贸市场、专业市场1218次个,娱乐场所3300多家次,调阅2015年以来查办的各类违法案卷4616起,认真分析研判,排查涉黑涉恶线索。
同时,着重打击各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收保护费等黑恶势力以及黑恶势力的“关系网”“保持伞”,将近年来市场监管系统行政执法中发生的暴力抗法、妨碍执法的案件台账,移交公安部门,加强联合联动,一起分析研判,协助搞好调查取证,一旦发现涉黑恶线索则一起侦办,联合查处,共同打击。三年来,共排查涉黑恶线索208条,上报市扫黑办和省局扫黑办35条。

立足“行业清源”,强化监管执法,专项整治出重拳
紧盯新领域、新业态、新动向,探索实施“常态化、信息化、网格化、信用化、社会化”监管模式,突出靶向整治,全面推动市场监管8个领域内从源头防治到建立长效常治机制的攻坚战,有力净化了市场环境,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铲除传销涉黑恶违法犯罪滋生土壤。针对市场监管领域传销突出问题,广泛组织开展“远离传销”法制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推动创建无传销社区活动。与公安、教育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检查监管,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集中区域等重点部位,实施严密监控,集中清查,不留隐患。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走访住户4130户次,检查直销企业、门店140户次。截止目前,查处信阳“苏博购”网络传销系列案件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网上追逃2名,涉案金额数5.7亿元,涉案人员7万余人;查办“云联惠”系列案件3起,逮捕犯罪嫌疑人2名,刑事拘留1人,另有一起重大网络传销案件正在办理中。
二是严厉打击网络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针对市场流通领域电商平台突出问题,积极宣传《网络商品交易管理办法》、《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等相关规章准则,引导规范辖区内主要平台、网店经营者合法合规经营。对所监测的网站首页及商品信息逐项检查,监测中发现涉嫌违法经营的,填写案源线索登记表,将监测情况和存证网页信息一并留存作下步查处。对监测发现违法行为轻微、没成造成严重后果的,采取说服教育、劝告建议、告诫指导等方式对网络经营者进行行政指导,引导其及时整改、合法规范经营。督促指导辖区网络平台做好实名登记以及“平台为网店亮照”工作,全面落实网络平台企业亮标。在网购集中促销的主要时间节点如3.15、6.18、“十一”黄金周、“双11”“双12”等时期,对重点网络交易平台、热点商品和服务领域的网络信息开展定向监测,及时发布风险提示、违法警示,开展“网络维权·放心网购”网络消费预警,不断强化网络诚信经营和防范网络交易风险指导。利用新上线运行的河南省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对归集的全市1.4万多家网站、网店进行全面排查,明确重点监测对象,规范促销行为,认真查找违法线索,严查虚假违法广告、刷单炒信、违规促销、违法搭售等行为。
三是强力整治欺行霸市等行业乱象。针对市场流通领域涉及民生的重点商品问题,积极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专项行动,不断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全力提升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和质量。截至目前,共立案查处知识产权案件108起,罚没136.6万元。组织开展落实“四个最严”专项行动。2018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4681件,罚没收入3993.6万元,移交市县两级司法机关99起,有力的打击了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农资、成品油、食品、药品、家用电器、建材、计量、茶叶、电动自行车、物业、汽车销售等十余个专项执法行动,召开行业座谈会20余场次,约谈、警示生产经营户1200余户次,发放经营倡议书2600余份,开展产品质量抽检近3000批次,对抽检不合格产品立案查处300余起,罚没1600余万元。
四是加强“两品一械”风险防控。针对市场监管领域药械质量安全问题,将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者和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作为日常重点监管对象,积极组织开展医疗器械“清网”行动,严厉打击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行为。按照《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婴幼儿和儿童化妆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聚焦特殊群体,扎实开展婴幼儿和儿童化妆品专项整治。共检查商场、超市226家次,母婴用品专卖店167家次,检查婴幼儿洗浴(游泳)场所和早教机构共19家次,发现索证索票和台账管理不到位的化妆品经营企业104家次,责令限期整改化妆品经营单位69家次,进一步规范了全市婴幼儿和儿童化妆品购销行为。

完善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长效常治立规矩
信阳市市场监管局扫黑除恶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实施台账式管理,不断加大督导督查督办力度,切实打通任务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强化“一盘棋”思想,强化协调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抓实抓细抓出了卓有成效。
一是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严格资质审查。重点对建筑运输、采沙、采矿、娱乐等行业,运用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新注册的市场主体进行严格审查把关。
二是健全日常排查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场所的排查和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部门联动监管,实行联合惩戒,堵塞漏洞,消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实开展定期不定期排查,持续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最大限度地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
三是完善涉黑涉恶线索发现移交机制,配合公检法部门严打涉黑涉恶犯罪行为。要求各县区局和直属分局突出线索摸排环节,坚持每周一上报,每月一统计,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及时向公安部门移交,同时做好上报工作。
四是建立健全防范打击涉黑涉恶犯罪长效机制。坚持打防并举,以打为主,以防为辅,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相结合,与市场监管消费维权和执法办案相结合,与打击非法宗教、邪教活动相结合,完善制度体系,强化责任落实,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文明经营活动、平安建设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协调发展,营造和谐放心的营商环境。
五是建立督查督办机制。专门成立扫黑除恶工作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对各县区局、直属各单位、市场监管所进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督导情况,查找问题,及时整改,定期编发工作信息简报。
六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扫黑除恶工作与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评先表彰相挂钩,与个人绩效考核相组合,严格奖惩兑现。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为“中国之治”擘画了宏伟蓝图。信阳市市场监管人,正以不辱使命的历史担当,在奋力实现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两个更好”新征程上,奋发有为,奋勇当先。(尹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