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罗山县庙仙乡:“三动联合”发展生态产业
2020-08-06 10:30:26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潘再军
中新河南网8月6日电 近年来,信阳罗山县庙仙乡把生态绿色发展融入乡村振兴,在生态产业上持续创新发力,通过谋划推动、技术拉动、示范驱动的“三动联合”方式,大力培育绿色、生态产业,打造田园综合体,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土地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以“谋”为先,科学规划推动。做好生态产业发展调研,科学谋划产业布局,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依据各村特点和资源,精心制定生态产业发展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把香菇、稻虾、红薯、花生、油栗、林木作为培育重点,选择产业基础好的7个村,4个合作社作为示范点,先行先试,统筹协调土地流转、技术培训、项目审批、资金扶持、奖补兑现等事宜,为生态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建成千亩以上稻虾基地2个,百亩以上花木示范区4个,香菇种植园1个320亩,红薯种植区1个300亩,300亩以上花生示范区2个,500亩油栗园2个,实施农旅融合项目1个。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林稻静”牌稻虾香米通过绿色认证,获得国家金字“双奖”。
以“技”为撑,技术培训拉动。层层召开生态产业发展会议,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对绿色发展的扶持政策,生态产业的优势、收益和前景,激发群众发展生态产业的意愿。组织村干部、大户到外地取经学艺,更新观念,开阔眼界。依托新型农民培训学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在各村远程教育站点专门引入生态产业课程。发挥省级示范基地的优势,与省、市农科院开展技术交流,适时举办现场观摩会。组织技术人员实行到户入田跟踪指导等,大力开展生态产业种养技术培训和推广,每年开展专题讲座、田间课堂10余期,参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培养了200余人的专业人才队伍。
以“带”为力,典型示范驱动。整合技术、销售、加工、运输等资源力量,成立“生态产业发展”协会,积极鼓励、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参与生态产业发展,发挥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的优势,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向群众推广新品种,传授新技术,指导科学田间管理,实行“订单农业”,按市场价收购农产品,保障群众利益,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让群众尝到生态产业带来的“甜头”,提振发展信心。每年对表现突出的合作社、企业给予重奖,激发企业致富带富的劲头。全乡稻虾发展到1.6万亩,香菇1200余亩,花生5000亩,油栗1000亩,红薯600亩。建成沿竹竿河7村红薯、油栗、花木等10公里的“绿色长廊”,改变了沿河模样,优化了河岸生态。形成南部5村稻虾连片,北部丘陵3村香菇、花生、再生稻等规模种植的格局,受惠群众达2000余户,带动贫困户560余户,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何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