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刘凤丹:深夜返岗守护重症病患
2021-09-03 09:33:54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朱昶滔

刘凤丹在患者病床前监护。医院供图
中新河南网商丘9月3日电 (许永强)8月13日凌晨,我接到科室主任陈培莉通知,医院在对住院患者核酸检测筛查中,发现一例新冠肺炎阳性患者,要求居家隔离,不要外出。
凌晨的夜色昏沉,接到陈主任的电话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坐在沙发上,望向不远处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想到了自己还有一名重症患者等待着我去监护。我当即就回拨了陈培莉主任的电话,向陈培莉主任申请回科。陈主任考虑到我家中孩子还未满周岁,需要人照顾。我深深感受到了科室主任的关切之意。好在几周前,我已经将孩子送往了老家,由父母照看。经过和陈主任的沟通后,陈主任同意我的请求。
随后,我简单的收拾了衣物和日常用品,就奔向了医院。来到医院门前,门前已经被禁严。门前的安保人员仔细询问后问道:“现在医院只进不出,你考虑清楚了吗?”当即,我就斩钉截铁的说道:“我考虑好了!”
从门岗处跑向科室的路上,看到医院里的医护人员行色匆匆,顿时感到压力涌上心头。想到这所百年老院,1937年抗日战争未让我们停止治病救人,2002年非典未让我们停下脚步,去年的新冠疫情未让我们停止,而今确按下了暂停键!
我所在的科室是重症医学科,每天面对的都是危重症患者,这些患者每时每刻都需要医护人员在旁进行生命监测和护理。我的一名患者是个13岁的少女郭子涵(化名)。因从4层楼的高处不慎坠落,致多发损伤收治重症医学科。
8月9日,刚入重症监护室的子涵神智昏迷,气管插管内吸氧,呼吸急促,满脸淤青,右耳可见鲜血流出,完善相关检查后,积极请相关科室会诊,并急诊于当天凌晨2时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腹盆腔内有血性液体约1000ml,见肝脏右后叶破裂,破裂创口较大,有血液不断溢出,立即给予肝门暂时阻断,进行肝破裂修补术手术治疗,并请胸外科李博医师给予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请耳鼻喉孔秋艳医师给予行耳廓成形术,术后返回重症监护室,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抑酸、保肝、脑保护、脱水降颅压、输血、补液等多脏器功能保护治疗。患者肺挫伤较重,自主呼吸微弱,无法脱机拔管。
在刚收治这名花季少女的时候,想着这么年轻的生命突然没了生气,心中暗暗告诉自己,一定尽全力来救治她。在术后小子涵需要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我们考虑患者外出风险加大,反复试脱机均未成功,计划第三天脱若脱机失败,带呼吸机外出复查。8月11日夜间给予试脱机,持续数小时患者氧饱和度基本维持正常范围,当时我的内心甚是欢喜,“子涵太棒了,加油,一定会好的!”
8月12日,由于肺挫伤重,呼吸状态差,氧饱和度下降,继续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肝功能差,肾挫伤所致持续血尿,请相关科室会诊均无手术指征。
因为疫情防控的要求,家属必须在隔离点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子涵的父母很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多次要求在医院守护着孩子,哪怕远远的看着都可以。
重症医学科王淑敏护士长看到焦急的子涵父母,能深切理解父母的心情。
“你们把孩子交给我们,请你们放心,我们必定会尽心尽力的去救治并照顾好每一位患者,请你们放心!”王淑敏安慰着病患家属细声说道。
在陈培莉主任医师、杨林副主任医师及刘慧丽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在护理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子涵的病情逐渐稳定,脱机成功,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呼叫可睁眼,四肢可自主活动,复查各炎症指标及肝肾功能基本逐渐恢复正常范围。但因脑挫伤较重,子涵仍遗留有意识障碍。
我每天坚持给小子涵聊天,并让其给家人每天视频,耐心与其交流,配合有效治疗,将近20天的努力下,子涵竟然奇迹般的听懂了我讲话,虽然仍不能完全配合,当时我的内心非常的激动。希望子涵能够恢复如初,朝着新生活前进。
虽然,疫情封控下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停止了接诊,但是,医院里感人的医患故事和奇迹仍然在续写。在这个不平凡的特殊时期里,有着我们一群平凡而又不畏艰难的市一院的医护人员们守护着这座豫东城市,这座我们深爱的城市,这座城市不日将重振旗鼓,再现往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