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千里 沃野生金——许昌市气象局卫星遥感气象服务侧记
2020-09-30 16:27:10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关潼
中新河南网9月30日电(张培 尹彬)站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里举目四望,全自动喷灌机通过伸展的“臂膀”,向农作物均匀地喷水。
“气象局提供的‘科技眼’真好用 ,哪块地发生了旱情?哪片农作物出现了病虫害?哪块地需要施肥?作物生长状况如何?都可以从监测报告中找到答案。” 建安区陈曹乡尚庄村村民尚水旺根据气象APP提供的冬小麦卫星遥感监测图,利用全自动喷灌机,一天能浇100多亩地,顶20个人的效果,不仅让农民省时省力,还能节水。
随着土地集约化发展,尚水旺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他们往往流转了上千亩土地,每天走一圈都走不过来。走马观花尚且为难,想要随时掌握上千亩土地的“脸色”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气象卫星遥感具有定时定点监测,覆盖面广的优势,依托这双“科技眼”,气象部门结合农作物品种信息、农作物种植面积、生长态势、土壤条件、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建议,满足了种田大户大田管理需要。
但受自然环境和天气影响,卫星遥感难以满足观测频率高、精度要求高的现代农业监测需求。为解决这一难题,许昌市气象局决定拓展“科技眼”,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小气候站建设,对大田环境温度、湿度、雨量、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对小麦生长期进行实景观测。
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小气候站与气象卫星遥感监测点面结合,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的现代农业观测系统, 建立遥感影像和对应气候数据库,并与水利、农业部门整合资源,共建高效节水灌溉信息管理平台,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地下水位、土壤墒情、气象信息、水权分配、水量、施肥控制等进行精准化管理,气象为农服务实现“1+1+1>3”的新跨越。
“种庄稼也得精细化,科学浇水、均衡施肥,缺啥补啥。” 尚水旺说。今春小麦拔节期,他在气象APP很快查到了自家田地的土壤肥力指标及科学施肥建议:增磷、补钾、控氮。这次,他将氮肥的施用量比往常减少了23%。
气象“科技眼”为现代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许昌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5提升到0.76,年均节约水资源量2080万方,地下水位平均回升23.6厘米,年粮食作物综合产量每亩增加70公斤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利用卫星遥感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开展农业保险投保评估、标的判断、风险评估、受损评估和产量评估,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转移能力,让气象科技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好帮手’。”许昌市气象局局长王怡表示。
“种庄稼也得精细化,科学浇水、均衡施肥,缺啥补啥。” 尚水旺说。今春小麦拔节期,他在气象APP很快查到了自家田地的土壤肥力指标及科学施肥建议:增磷、补钾、控氮。这次,他将氮肥的施用量比往常减少了23%。
气象“科技眼”为现代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许昌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5提升到0.76,年均节约水资源量2080万方,地下水位平均回升23.6厘米,年粮食作物综合产量每亩增加70公斤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利用卫星遥感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开展农业保险投保评估、标的判断、风险评估、受损评估和产量评估,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转移能力,让气象科技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好帮手’。”许昌市气象局局长王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