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许昌 > 经济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发展电商产业 助力精准扶贫
2020-08-06 18:10:49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关潼

   
  中新河南网8月6日电(郑超伟)“小康路上不落一人”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在精准扶贫之初,就确立了紧紧依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电商,带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方针。
  
  以电商平台带动“社火”特色产业振兴。霍庄村素有“社火戏具村”“电商村”“中国淘宝村”之美誉,百年社火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让霍庄村享誉十里八村,成为全国最大的社火加工专业村。2016入选“2016年中国淘宝村”,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9年被河南省文化厅评为特色文化示范村,霍庄村社火技艺被许昌市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挖掘文化,推行特色产业。霍庄村有悠久的社火戏具产品制作文化,大型社火产品生产企业3家,有戏具产品加工户300多户、社火产品加工户100多户,目前全村2300多口人,有80%都在从事社火道具制作,社火产品30大类200多个品种。全村去年“社火”产品年交易总额达2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6万余元,“社火”产值占村全部收入的70%。在特色产业的带动下,2019年全村实现精准脱贫11户22人,数百名村民因此长期受益。
  
   健全产业链,提升竞争优势。整个村子围绕“社火”这一个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村内逐渐形成了原材料的采购,原材料加工,成品制作,销售、物流及售后等整套完整的产业链条,所有产业链以品质、物流、服务为保障,全产业链模式带动行业整体优势提升。
  
  以“互联网+”为纽带,积极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利用代代相传的社火道具制作技艺,发挥年轻人见多识广、头脑灵活的优势,紧紧抓住发展“互联网+”的系列政策,走出了一条“农户+网络+公司”、“农民自发+政府服务”的农民创业致富新路。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走人才振兴之路。多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班、电子商务知识培训班,同时组织现有骨干人才到经济发达、事业兴旺、亮点突出的地区观摩和考察,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以开阔眼界、拓展思维,从而提升能力水平。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村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提供实实在在的激励措施,保障大学生返乡生活工作无后顾之忧。
  
  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村经济由富变强的转变。霍庄村计划2020年建设一座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占地约4亩、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二层钢结构厂房)的集社火戏剧道具设计生产与物流一体化的特色产业孵化园。霍庄村“两委”作为产业孵化园发展主体,积极动员广大党员群众入股成立社火产业公司,注册商标、定制工艺流程和价格标准,全程参与公司运营。
  
  以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社火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后,对产业工人的需求逐年增加,村两委积极协调社火企业和家庭作坊吸收贫困人口稳定就业。目前共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朱月琴、霍保贤、霍保付、霍绍奎、陈杰妞、霍秉森等6户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增收。针对部分贫困户缺乏致富渠道的现状,积极协调社火企业向其传授社火制作技艺,并优先在电商平台出售其制作的社火产品,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潜力。
 
    村两委计划特色产业孵化园建成投产后,将所有愿意从事社火加工行业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其中,保证精准脱贫持续推进,使贫困家庭不仅能脱贫更能致富。村两委积极向上级协调,大力开发公益岗位,目前共安置霍海涛、马红军、张松杰等3人进入公益岗位,帮助其实现了稳定就业。
  
  霍庄村秉承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的理念,真正把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摆在优先位置,围绕“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目标真抓实干,利用电商平台推动乡村快速发展,让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甜头”,真正让贫困人口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