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许昌 > 经济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许昌市襄城县姜庄乡: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不误”
2020-03-27 18:52:06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关潼


  中新河南网3月27日电(张培 古国凡 郑士广)雨过天晴,在许昌市襄城县姜庄乡,清澈的马拉河水自西向东缓缓流淌,田间地头、企业到处是农民们忙碌的身影。
  
  3月26日,姜庄乡后城村北的大片温室塑料大棚内,一位中年人正在挥汗如雨地带领贫困群众采摘鲜嫩的羊肚菌,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向上生长,色泽鲜艳诱人。
  
  这个中年人就是后城村副主任张国志,他摘下口罩说,“作为村里的扶贫项目,去年村党支部利用扶贫资金17万,先后建起9座羊肚菌、香菇大棚,并吸纳村上10户贫困群众打工学技术。今年,村上种植的羊肚菌、香菇喜获丰收,供不应求!”
 
         话音刚落,60多岁的贫困户方秀娇把摘满的羊肚菌筐放下,撩起衣角擦着脸上的汗说,“村上对俺可好了,去年俺儿子有病不在了,撇下10岁的孙子,村上看俺困难,就给办了低保,还让在这里干活。一天收入60元,一个月就能拿到工资1800元,还是党的扶贫政策好!”

  
  走出大棚,穿过耕作的农田来到汪店村。映入眼帘的是中科华构丽景公司与该村联合发展的新品种101构树育苗基地。村民们正在大棚里忙着插种构树育苗,场面十分壮观。一个大棚有一亩多大,里面有四五个畦,农家女像绣花一样小心认真,一根一根插个不停。
 
        贫困户王栓柱兴奋的说,“不出村就有活干,一天收入60元,还能照看家,真得劲。”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卿介绍,这是乡里的扶贫项目,目前已发展育苗大棚50亩,建大棚39座,可增加村年集体收入3万元,现在全村已种植构树100余亩,成为村民致富的好门路。
  
  播种春天,收获希望。村民们在花丛中劳作,在绿油油的麦田施肥、浇水、治虫,到处是抓防疫抓扶贫攻坚的繁忙景象。
  


 
  姜庄乡的乡办、村办、民办企业,更是昼夜不停的生产。位于姜庄乡汪集村的河南迪尼奥服饰有限公司生产扶贫车间,留守妇女正在赶做服装订单。这里的企业老板名叫于燕如,是返乡创业人员,人们叫她“金凤凰”“金燕子”。过去,她在深圳、湖南开工厂。前年,于燕如回到家乡过春节,看到村民们贫困,没致富门路,就把工厂从湖南搬到家乡。现在是深圳、家乡两头跑。
 
       该企业年生产服装80余万套。主要产品销售韩国、荷兰非洲等国家。为了减少疫情带给企业的影响,姜庄乡组织留守妇女复产复工。还为员工消毒、测量体温。复工复产一周时间,就创外汇30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王进发说,“现在本村和周围村有50多个贫困留守妇女在这里打工学技术,加班加点的生产,月工资平均2600元。”话音没落,贫困户王拴紧接过话茬说:“老婆双目失明,孩子在外上大学又得了重病。村里看俺生活困难,就给办了低保,又让俺来这里打工,月收入2800多元,大大减轻了俺的经济上的压力。俺要感谢党和政府!”
  
  “目前,全乡还有42户105人未脱贫,要确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距离年底的时间不多了,我们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过来!”姜庄乡党委书记马广超表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