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举行深入推进“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新闻发布会
2020-05-15 19:28:00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关潼

中新河南网5月15日电(张培 刘强)2020年5月15日16时,许昌交警· PICC联合快递、外卖深入推进“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在许昌市人保财险8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由许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警务综合室教导员唐华伟主持,并通过“许昌交警”官方抖音号进行全程网络直播。

许昌市创文办调研指导组副组长赵华龙,许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纪委书记严贵福、交通秩序管理大队长陈宏伟,中国人保财险许昌分公司副总经理刁红彪,许昌市快递协会秘书长郭延军,美团许昌经理张航等领导嘉宾出席。

法制日报、中国新闻社、河南日报、河南法制报、大河报、许昌日报、许昌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许昌交通广播FM92.6、法制日报社《法制与新闻》等多家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与部分自媒体,以及顺丰、中通、圆通、百世汇通、天天、宅急送、京东、邦德、美团等快递企业代表受邀参加。


会上,许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秩序管理大队长陈宏伟首先宣读《许昌市“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方案》。


许昌天天快递副总经理聂贝贝,美团许昌加盟商、河南中联即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郭海洋和中国人保财险许昌分公司理赔中心主任王贺永、副总经理刁红彪分别发言。与会领导嘉宾向快递企业代表赠送安全头盔。



许昌天天快递副总经理聂贝贝,美团许昌加盟商、河南中联即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郭海洋和中国人保财险许昌分公司理赔中心主任王贺永、副总经理刁红彪分别发言。与会领导嘉宾向快递企业代表赠送安全头盔。


近年来,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在全市交通出行中占比较大,骑乘人员因未佩戴头盔发生的事故逐步上升,事故死亡率五年来环比上升高达76.2%,为进一步提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和汽车驾乘人员安全防护水平,减轻交通事故后果,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公安部交管局、河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决定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一盔”指安全头盔,驾乘摩托车电动车必须佩戴安全头盔,“一带”指汽车座椅安全带,驾驶和乘坐机动车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


据统计,当事故发生时,骑行头盔可吸收大部分撞击力,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可使受伤者的比例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不戴头盔头部损伤率是戴头盔的2.5倍,致命伤不戴头盔是戴头盔的1.5倍,头盔对于电动车驾驶者来说,相当于轿车驾驶员所系的安全带,是骑行者遇到危险时的最后一道防线。

此次“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也是许昌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文明交通行动的重要环节,城市道路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的提升,对于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坚决杜绝和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维护平安、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意义重大。全市将群策群力、精准施策,促进全社会共同提高安全意识,自觉形成“戴头盔、安全行”的良好氛围。


随后,就如何扎实开展好“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许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纪委书记严贵福从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主题行动的重要意义,突出工作重点、形成社会共治工作合力,发挥带头作用、快递外卖全员佩戴安全头盔,加强协作配合、精心组织联合劝导活动,全程全域开展宣传、形成“戴头盔、安全行”的社会共识五个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


最后,许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秩序管理大队长陈宏伟回答了记者提问。
按照统一部署,2020年5月底前,交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先行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使广大交通参与者进一步增强安全出行意识,自觉形成驾乘汽车能够正确使用安全带、驾乘摩托车、电动车能够自觉佩戴头盔的良好习惯。自6月1日起,严格按照《道交法》及其实施条例进行处罚。


据了解,整治范围包括全市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城市道路。整治重点:1.汽车驾驶人、乘车人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2.摩托车骑乘人员未按规定戴安全头盔的;3.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未按规定戴安全头盔的。
具体处罚标准为:(一)摩托车驾驶人未按规定戴安全头盔的,记2分,罚款50元;乘坐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的,罚款20元。(二)在城市快速路或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驾驶人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记2分,罚款200元;机动车行驶时,乘坐人员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罚款10元。(三)在其他道路上行驶时,驾驶人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罚款50元;机动车行驶时,乘坐人员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罚款10元。(四)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车人不戴安全头盔的,予以纠正、教育。发现外卖骑手不佩戴安全头盔,通过采取现场进行安全教育和学习交通安全知识、观看警示教育片,参加义务疏导交通等处罚措施,不断强化骑手自觉使用安全头盔的意识。


站在新起点,创造新辉煌。许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全体民警、工勤、辅警将认真落实上级各项部署和指示要求,进一步夯实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工作举措,提升综合能力,为打造许昌市平安、畅通、和谐、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