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坳里长出“美丽经济”
2020-12-02 11:06:41 来源: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邱迎
群山环抱,既是登封的生态优势,又一度是登封发展的制约因素。山区县(市)如何走好精准扶贫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登封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郑州市脱贫攻坚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紧密结合地处山区丘陵地带的实际,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紧紧握住党建“指挥棒”,积极探索党建+扶贫、特色种植+扶贫、美丽乡村+扶贫等精准脱贫模式与路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截至2019年,全市5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1931.46元,同比增长28.79%,远超3700元的既定脱贫目标。其中人均务工收入9357.89元,占总收入的78.43%,同比增长31.3%;人均产业收入1058.32元,占总收入的8.87%,同比增长29.89%,彰显了登封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成效,走出了一条山区精准扶贫的登封实践。
“党建领航·六村联创”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登封全域遍布纵横起伏的沟壑峰岭,作为典型的山区县(市),登封是郑州市贫困村与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市)。全市总面积1217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人。其中,共有贫困村5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89户25983人。
登封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党建引领促进脱贫攻坚,以乡村振兴统领脱贫攻坚,创新开展“党建领航、六村联创、三亮一争”工作,在全市343个行政村(社区)中,选树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社会和谐、乡风文明等6类红旗村(社区),每年年底分类评选红旗村(社区)各10个,并把评选结果与红旗村(社区)“两委”干部工作报酬挂钩。通过加大基层投入,将激励导向抓具体、抓入人心,真正让党的旗帜飘扬在基层、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
脱贫攻坚工作好比麻线,党建就是拧绳的力。“党建领航、六村联创、三亮一争”为解决党建与精准扶贫“两张皮”问题提供了有力抓手。“两张皮”变成党建“一盘棋”,登封市委举旗定向,市委党建办牵头抓总,统筹所有常委部办和57家市直单位的工作力量,在15个乡镇(街道)的343个行政村(社区),全面开展六类“红旗村”争创活动,在全市广大党员中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行动、争当先锋党员”活动,实现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两促进”“两提高”。
少林街道雷家沟村党支部主要负责人说:“我们村一级该干什么、要干到啥程度,市里都有明确方向。出现村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也不怕,市里的、乡里的领导都亲自到村里来指导工作,上级各个部门干部也都主动往基层跑,我们照着标准、铆足劲儿干就行了。”抓工作越具体就会越深入,一深入就见效。
经过对实践的总结,登封市制定完善了具体可操作的六类“红旗村”争创标准,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任务,量化为150余项考评指标,直接下发到村,让村里清楚每年具体干什么、怎么干。以观摩促落实,市乡两级每年观摩80余次,现场督办并帮助基层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
村级阵地是基础。2018年以来,登封市先后投入财政资金1.8亿元,对全市所有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规范提升。目前,在村级阵地全面达标的基础上,高质量建成示范型阵地119个、提升型阵地148个,建设水平跨入全省第一方阵。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已经成为脱贫攻坚聚人气、聚民心、聚力量的综合平台。
扶志+扶智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登封的贫困村,大多数是山村甚至是海拔千余米的深山村,群众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和技能知识缺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发展观念落后。登封努力把贫困群众自己主动脱贫之志“扶”起来,增强他们脱贫增收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打通一切渠道对他们全面“扶智”。
示范引领,把脱贫户树为“扶贫户”。2019年,登封评选脱贫攻坚十大先进人物,东华镇赵沟村普通农民,41岁的牛洪涛入选。2017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牛洪涛建起了大棚养兔场,种植了5亩梨树,走上了养种一体化的致富道路。如今,牛洪涛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带动村里及邻村的60多户村民依靠养兔走上了致富路,牛洪涛也实现了从贫困户到“扶贫户”的蝶变。
依托脱贫致富典型户,登封积极开展“咱们一起奔小康”扶贫扶志宣讲活动,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先进经验和感人故事,为全市贫困户提振精神、鼓舞斗志。登封市宣化镇山海村的“羊倌”丁孝明被评为脱贫攻坚示范户,手持证书和奖品,他说:“真没想到,政府这么重视我们,以后我的干劲儿更足了!要把自家的羊群规模发展到百只以上,带领更多乡亲们奔小康。”
以文化人,要摘“贫困帽”先戴“文明帽”。登封组织相关单位深入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为贫困群众送出精准扶贫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联6万多幅,起到了良好宣传效果。
《老栗树》根据郑州市煤炭局干部姚战伟事迹改编。姚战伟自2015年驻登封市宣化镇老栗树村任第一书记以来,帮扶修水泥路、改造房屋、发展养殖、引进光伏发电,在改变村容村貌的同时,也帮助了不少村民脱贫,真真正正地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戏曲在全市巡演10余场,主角唱词“脱贫不能没志气,脱贫不能靠投机”打动了千百户贫困户,坚定了他们在驻村工作队带领下脱贫致富的信心。
近年来,登封评选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2899个,崇德向善风尚日益浓厚,为群众减轻了不良婚丧习俗带来的经济负担,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贫困村干群的思想观念与发展理念。
教育扶贫,志智双扶斩穷根。登封市坚持把“精准落实学生资助”作为教育扶贫的核心任务,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失学辍学。2018年以来,投入资金1.35亿元,新建乡镇中小学校19所,增加学位5160个,床位6175个,餐位4536个。全面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变劣势为优势 “山沟经济”蓬勃发展
登封是豫剧《朝阳沟》故事发生地,这里地处山区,石厚土薄,十年九旱,种粮食靠天收产量低。如今,新时代的“银环”“栓保”——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又深深扎根在了登封的沟沟岭岭,依托山区实际,探索出了以特色种植+扶贫、特色养殖+扶贫、特色农产品加工+扶贫等模式发展“山沟经济”的精准脱贫新路径。
2016年-2019年,颍阳镇、君召乡、石道乡、大金店镇、东华镇、白坪乡、唐庄镇、卢店镇、徐庄镇、宣化镇10个乡镇共安排195个产业类扶贫项目,涉及资金16255.5万元。2020年共安排产业扶贫项目49个,投入资金7375万元,占比52.16%,开工率100%,竣工项目46个,竣工率93.9%。目前,从登封“山沟经济”中长出来的“小仓娃”芥丝、颍阳“中灵山”核桃、“五指岭”金银花茶等产品已享誉全省,石道牛肉、茶亭沟红薯、范庄丝瓜鞋垫、赵庄艾草系列产品、申家沟老布鞋等正逐步打开省内市场。
在省级贫困村赵庄村,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牵线引进郑州一家专门种植艾草的企业,成立了登封市艾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每年收获艾草3次,年产艾草2250吨,产值150万元,每亩纯利润可达3500元。驻村第一书记胡心洁介绍:“艾草深加工项目可为赵庄带来村集体收益每年30万元,带动贫困户务工20人,每人每年收入2万元。”
整合扶贫资金,努力将扶贫产业做大做强。登封市对扶贫资金统一规划,统一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统筹建设高标准扶贫就业基地和香菇产业基地,有效提升了扶贫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受益能力。君召乡在易地搬迁社区实施九村联建建设标准化厂房,通过出租厂房收取租金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并与河南省服装协会合作,引进河南省织爱服装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中国“巧媳妇”君召扶贫转移就业基地。目前共安排贫困户就业26人,年人均增加收入3万元。
创新特色金融,“富牛贷”念活贫困户致富经。石道乡创新金融扶贫模式,依托地域传统优势和资源禀赋,联合农商银行,创立我省首家“母牛银行”,真正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中,实现稳定脱贫,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乡政府主导,合作社发力。石道乡政府与登封市农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加挂“母牛银行”牌子,共同成立了石道精准富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乡政府向该社注资490万元,作为购买基础母牛循环资金,通过隔离饲养后赊销给贫困户,贫困户通过“富牛贷”贷款,购牛资金又回到合作社,如此反复赊销、贷款,逐步覆盖全乡所有贫困户,让贫困户走出一条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小康之路。
形成品牌,循环共赢。“富牛贷”金融扶贫政策的推出和实施,创新了扶贫内涵,拓宽了脱贫渠道,增加了农户收入,实现了银企共赢,形成了以养牛、贸易、屠宰、加工等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完整产业链条,达到了精准扶贫、富民强乡的目的。
建设美丽乡村 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在徐庄镇大熊山仙人谷景区,十里溪谷碧水潺潺,各种花木次第绽放。这里曾是一个山石裸露、无人问津的穷山沟,村民们种地靠上天下雨,挣钱靠外地打工。如今,这里变身国家3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综合收入600余万元。景区带动郑州市级贫困村何家门村、安沟村和祁沟村。
近年来,登封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发挥生态、文化、旅游三大优势,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瞄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不断把脱贫攻坚引向深入。
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财富,乡村旅游持续升温。登封的不少山村山深谷幽、岩嶂苍翠,石窑瓦舍保持着农耕文明的烙印与记忆,风景优美厚朴。去年,登封实施美丽乡村试点项目9个,完成农村改厕3万户,创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50个、“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12个,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时下,登封已有北高庄、雷家沟、崔坪、崔岗、李窑、杨家门、何家门、范家门、马窑等20余个山村,通过集聚和转化绿色财富,从青山到碧水、从一屋一院到一街一巷,把一幅幅秀美乡村画卷在登封大地徐徐展开。
村庄变身景区,村民变成“股民”,把山沟沟建成了“金沟沟”。2019年以来,登封开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条,新增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5家,告成镇入选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徐庄镇何家门村入选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被评为全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
中岳办事处北高庄村地处太室山麓,三面环山,这里青山叠翠,溪水潺潺;青砖灰瓦村中立,绿树红花扑面来,以嵩山为背景,更显古风古意。全村共有15家民宿,8家小吃美食;党员王建欣、高二民建设的“福润雅居”“清闲雅居”民宿生意火爆;党员王永森发展的嵩山地锅鸡、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炎明挖掘的黄精文化及食谱远近闻名……“美丽嵩山坳、山水北高庄”,短短两年时间内,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山村蝶变为游客向往的网红打卡地。
积极探索易地搬迁后续发展新路子。登封市结合本地实际,多措并举,发展光伏产业、壮大合作社、发展养殖业、服装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新路子,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确保群众长期稳定增收。登封市已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光伏存量电站共155座,总建设规模1686.7千瓦,总投资1430.8万元,关联受益贫困户590户。石道乡上沃村已安装的592千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稳定运行,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达30万元。
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拓展贫困户工作岗位。唐庄镇范家门村利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把群众从海拔近900米的山上,搬迁到唐庄镇区居住。搬迁后,该村充分利用该村优美的自然环境,谋划和包装了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吸纳贫困户就近务工,确保了贫困户的稳定脱贫。
登封要继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结合山区县(市)实际,发挥生态、文化、旅游三大优势,补齐脱贫攻坚工作短板,力争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美丽登封、高质量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强保障,为实现郑州“西部美起来”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