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洛阳 > 科教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洛阳发现丝路古道遗存
2021-03-21 13:53:44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孟庆梅
   中新河南网3月21日电  丝绸之路,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玉石之路”和周穆王西游。张骞通西域,开启了中原地区经河西走廊与西域诸国经济交流的大动脉。西汉末年,匈奴乘中原内乱入侵西域,“丝绸之路”的交通被中断。到东汉章帝时期,陆上“丝路”因班超通西域才再次开通。
  但是,从洛阳出发西行“丝路古道”的具体走向,今人多知道隋唐时沿洛河西行的崤函南道,出洛阳汉魏古城至函谷关的具体路线,随着历史变迁,古道已难觅踪迹。今通过洛阳著名考古学者蔡运章老师的实地考察与文献资料印证,不仅查清了洛阳丝路古道的实际路线,还惊喜的发现了一段原生态未被破坏的丝路古道。
  一、洛阳城西的金水古渡
  自西周以来,从洛阳通向长安的两京大道,自渑池以东分南、北两条路线。北道由渑池向东经新安县函谷关沿谷水北岸,渡过金水河向东到达洛阳。南道从渑池东南转向宜阳县三乡、韩城,沿洛河北岸向东到达洛阳。
  金水河本是涧河的支流,位于洛阳市区的西北部,古有“洛、伊、瀍、涧、金”的称呼。金水是一条非常古老的河流,名出于五行周易,位于洛阳市西工区的红山乡和孟津县境内。北京、郑州等许多古城都有金水河,因为在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里,洛阳居天下之中,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从这个方向流来的河水,名“金水”。后来许多古都城也因循此观念将都城的护城河,取名为“金水河”。在今红山乡纸坊村东寨坪以西的金水河畔,位居洛阳古城之正西,出汉魏古城沿现在的陇海铁路至寨坪金水河乃是古代丝路的重要渡口,是进出洛阳的门户。 西出洛阳古城必须过金水或涧水,涧水南岸地势陡峭,河道低平,多古时涧水多发洪水,涧水北侧过金水后基本是丘陵不受天气洪水影响,可直奔函谷关,是进出洛阳的主道。这条路在解放前尚是车水马龙,是洛阳西部交通枢纽:东进洛阳,南下谷水经党湾走谷水(涧河)南线,北走孟津横水上黄河码头或出山西,西向五头、函谷关过新安、渑池奔西安。寨坪村和纸坊村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记得金水古渡当年的辉煌。
  二、春秋时期秦、郑间的交通大道
  春秋时期,秦国都雍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城南),郑国都新郑(在今河南新郑市区北部)。据《国语.周语中》,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7年),秦师将袭郑,过周北门,左右皆免胄而下拜,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观之。”韦昭注:“周北门,王城北门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也有同样的记载。这说明当时由秦国通向郑国的东西大道,正是从东周王城的北门外通过的。位置在今洛阳市西工区五女冢村南。这条大道与今天陇海铁路的位置和走向大体一致。由此可见,二千七百多年来,这条东西交通大动脉的位置,基本没有变化。     
  三、隋唐西苑与两京大道
  西苑是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唐代曾改名会通苑等。据《资治通鉴》卷一八七《唐纪四》,武德三年(620年)六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向盘居在洛阳的王世充发动进攻,秦王派“行军总管史万宝自宜阳南据龙门”。同年八月,王“世充陈于青城宫,秦王世民亦置陈当之。”胡三省注“此青城宫若在洛城西北。按《六典》:‘洛城西禁苑,北拒邙山,西至孝水,南带洛水,支渠谷、洛二水会于其间,中有合璧、翠微、宿羽等十一宫。’”这说明隋代西范“周二百里”,将“谷、洛二水会于其间”,范围当在隋代东都洛阳城西,南起洛水南岸,北至涧河北侧,西达今宜阳、新安县境内。值得注意的是,隋唐西苑是皇家禁地,平时居民百姓不得进入,当时的东西两京大道,只能绕开禁苑通行。唐代初年,因隋末战乱西苑禁令荒废,李世民率军一路自新安函谷关前南渡涧水,沿洛河北岸东进,抵达慈涧和涧河东岸在青城宫附近,与王世充军对峙。一路从今渑池向东南进入宜阳,再向东南据守龙门要塞。在隋唐以前,南道从洛阳沿洛河北岸,经宜阳三乡向西北进入渑池县东南与北道会合。隋唐时期,因西范为皇家禁苑,只有皇家车马才能沿洛河北岸经西苑进入洛阳。而一般车马要在韩城镇东南渡过洛河,沿洛河南岸才能抵达洛阳。
  四、洛阳古城到函谷关古道的村名与驿站
  古代的丝路北道,从洛阳汉魏古城经陇海铁路(另有一条大致沿310国道经上清宫北)到寨坪,西行渡过金水河,经纸坊村(三官庙)再向西北路过孟津县麻屯乡的黑龙洞村(黑龙洞庙)、庙后村(祖师庙)、杨岭村南,经新安县五头乡大凹村北,由酒馆村折向西南,沿蔡庄、夏家洼、山神庙洼(苏园)、刘村、火虫驿向西南,便可扺达位于涧河北岸的函谷关。
  现场勘查和地形图可清晰看到古道沿山脊直奔函谷关,古道北侧是位于涧水(谷水)之间的寨沟、疙瘩沟、西坑、蔡家坑、胡家坑;古道南侧是金水河上游五头水系和今天的连霍高速。两侧均是沟深壑陡,没有分道可通。 古道线上的“酒馆村”,位于古道中段,因集聚了众多服务于大道上来往商客就餐的饭店而得名。而“火虫驿”村,顾名思义是古驿站。位于古道山脚下涧河南侧,可遥望函谷关,是出函谷关之前的最后驿站。 
  五、洛阳到函谷关古道上的历史遗迹
  从洛阳到函谷关的丝路古道沿线,至今仍保留有多处历史遗迹,是丝路古道的历史见证。
  1、纸坊古道
  蔡老师在沿古道沿线的现场考察中惊喜的发现了一段几千年来没有改变过的原始古道——纸坊古道。纸坊村东临金水河,隔河与寨坪相望,北靠孟津县界土丘。穿金水河浮桥,经纸坊古道,沿下纸公路直通汉函谷关。因为1958年水库发大水古道被淹,村民搬迁,历经60年沧桑至今,为洛阳留下了唯一未被现代化建设的原生态古道。古道两侧连片留存了大量的窑洞院落,在整个洛阳周边非常少见的。
  从其村名便知,这里是洛阳西郊的一处造纸作坊。隋唐时期在金水河西岸古道旁,有规模颇大的造纸作坊,金元以后废弃。这就是“纸坊村”得名的缘由。直到解放后的1958年,尚有水碓遗存。洛阳是纸张的故乡。东汉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改进造纸技术,“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原料,在元兴元年(105年),制造出质地柔韧、表面光洁,便于书写的纸,被封为龙亭侯,他所制造的纸也被称为“蔡侯纸”
  2、三官庙
  在纸坊村东北金水河西岸的古道北侧,有建于唐代的三官庙。古代左祖右社,三官庙位于洛阳正西,按古人观念是祭祀天地的地方。古庙在1944年,尚存有设施完整的三官庙。庙内有彩色壁画天官、地官、水官塑像等大量彩塑和全套的古戏台。据纸坊村的老人讲,庙前原有明万历年间重修三官庙碑一座,两个巨大的唐代石狮子至今还在淤土里,金水河边的古道口,青牛庙的遗存也已经淹没在淤泥里。解放前的三官庙会曾是洛阳西部民俗庙会的核心。每年正月二十六的农历庙会,是洛阳西部最热闹的庙会。三官庙第一次损毁是一九四四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洛阳保卫战,国民党64师用于做抗战工事;第二次毁于文革时期。解放后曾作为纸坊村小学使用。
 ⒊祖师庙
  在今孟津县麻屯乡庙后村南的古道旁,现存祖师庙(亦名活杨宫)一座,在今孟津县麻屯乡庙后村南的大道旁,现存祖师庙(亦名活杨宫)一座,奉祀道教始祖神。庙内原有正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据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石建厚先生讲,该庙创建于金元时期,庙内原有明万历四十二年重修庙宇碑一通,已被砸毁。现存有清初书法家王铎的草书《活杨宫诗碑》。庙前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尚有戏楼一座,今已不存。
  ⒋火神庙
  新安县城关镇火神庙村(苏园)西大道侧有火神庙一座,奉祀火神真君。西金主财又主战祸,火能克金。西南古道口南下处既火神庙,山下就是火虫驿。     
  六、中国古代东西交通的主要干道
  从洛阳到长安若走南道,因由宜阳三乡到绳池段的上山道路,较为徒峭,不便车马运行。这条道路是由长安來洛阳的一条便道。而由洛阳到绳池的北道,不但是东西两京间的大道,而且也是周初以来,由长安经洛阳抵达山东地区的主要干道。这也是汉武帝时期,把函谷关设在新安县东的重要缘由。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标绘春秋时期(第一册第24页,图一)、东汉时期(第二册第43页,图二)、隋唐时期(第五册第5、44页,图三)东西交通干道的具体走向时,都将从洛阳通向长安的大道标绘在涧河北岸,就是很好的总结。元、明以降,长安、洛阳均已失去全国都城的地位,昔日的丝路古道,也已不见昔日的喧嚣和繁闹。然而,丝路古道沿途的交通驿站和历史遗迹,至今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蔡运章)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