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第十四中学:纵有万难 不辍耕耘
2020-05-01 14:01:09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付海涛
中新河南网5月1日电(付海涛)在疫情期间,在复学之后,十四中老师秉承“实”文化的校园文化内涵,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爱岗敬业,勤勉工作,用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守护好教育阵地,展现了良好的师德师风,彰显了十四中教师的风采!

开封。伊犁。3800公里。
2020年4月20日。开封初三复学第二周。开封市第十四中学政教处副主任同时又是初三十四班班主任的韩春莉老师一如既往地在六点半之前来到学校。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她的心里满含对姥姥的愧疚。
前一天,她和妈妈刚接到来自伊犁的电话,噩耗传来——一直疼爱着自己的姥姥去世了。放下电话,她的眼泪早已模糊了双眼。泪眼朦胧中,小时候和姥姥在一起的画面如电影般闪回。

自小生活在新疆伊犁的韩老师深受姥姥的疼爱,即使后来她离开伊犁来到河南求学,在开封立业成家。在这样的辗转中,她与姥姥的联系从未断绝,开封与伊犁,尽管相隔3800公里。但这3800公里,却隔绝不了相互的关心,隔绝不了亲情的牵挂。每年的寒假暑假,甚至五一十一,韩老师总是带着对姥姥的牵挂满载各种礼物踏上去新疆伊犁的火车。因为她知道,在所有的孙辈中,姥姥是最疼爱自己的。
如今,自己与姥姥的距离,不再是3800公里,而是生死永隔,想起姥姥对自己的疼爱,怎不让人悲恸!

和妈妈简短商量了一下,去!马上就去!和黄海燕校长请假,黄校长听到后,对韩老师温言安慰,立即准假。订机票,收拾行李,准备好自己的健康码,准备出发!和伊犁姥姥那边的人联系,那边的人说,到了那里后先要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呈阴性后才能不被隔离,而回到开封后,还需要在家隔离14天之后,才能上班。

这样算下来,去一趟伊犁,再到自己上班,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半个多月!韩老师犹豫了。作为初三班主任的她深知这半个多月对于初三学生的重要性,他们刚刚从长达2个多月的网课中走出来,刚刚开始常规上课,刚刚在上课中步入正轨,而现在,距中考只有2个多月,距离一模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经历过开学的调整,自己班的孩子现在士气正旺,整装待发,正踌躇满志地向着中考奋力冲刺,对于马上面临中考的孩子们来说,每一天都是那么重要。而自己却要离开他们远赴伊犁。班主任走了,他们还能像以前一样认真学习吗?
而自己不仅是一名初三的班主任,而且是学校的政教处副主任,现在初三刚刚复学,千头万绪,事务繁杂,自己一走,政教这一块的千斤重担就只能靠院军主任一人挑起了。
想到这些,韩老师踌躇了一下,和家人商议,为了学校和班里的孩子,自己忍痛留下。请母亲到伊犁代为吊唁。做出这个决定时,韩老师心中充满了对姥姥的愧疚之情。

由于已经在网上买了去伊犁的机票,退机票时,又遇到麻烦。2000多元买的机票,只能退700多元。即使这样,韩老师也绝不后悔。
这来自3800公里外的无法言说的的愧疚,铭刻了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的情谊,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没有因为家里的事情而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
这就是一位师者的情怀。——文字:李卫彬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它的意义早已融入我们的生命。
“战疫”烽火燃起,全国上下共抗疫情。我们不仅看到了白衣天使的无畏逆行,也见证了教育工作者“停课不停学”的坚守的伟大!

疫情以来,开封市第十四中学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校领导第一时间指导全校师生开展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准备复学工作,复学后认真组织教育教学及安全保障工作。我们初三毕业班全体教师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尽全力为初三学子的中考备战保驾护航。期间,丁红桥老师的坚守最令人感动和敬佩。

线上教学离不了他。
丁红桥老师负责初三年级段的教学安排。春节刚过,他就全力配合学校各部门和年级主任向老师们布置在线教学安排,事无巨细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为了保证线上教学最大力度发挥作用,丁老师每周都要与备课组长们联系,有段时间甚至每天都要与八位备课组长进行线上沟通。同时按照学校的指导方针,丁老师每天都要及时制作出第二天的学习指导计划并准时在当天晚上八点钟发送给班主任和各位老师,两个月以来每天坚持,无一遗漏,无一失误。正是丁老师的默默付出才让我们的教学在“云端”顺利开展。

五个班的同学需要他。
丁老师担任九年级五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在线教学期间,他每天或利用语音或发送视频指导学生学习、答疑解惑、反馈书面作业,对每一项工作都追求品质。两个月的线上教学教育工作并不轻松,甚至比线下要求更高、更精准。长时间的紧张工作加上春季气候多变,丁老师受病毒感染最终导致重度面神经炎,不得不住院治疗。但就在住院的当天丁老师还惦记着手头一些马上要收尾的重要工作。他知道五个班的孩子们需要他,于是不顾医生的劝阻,执意返回家中坚持制作完成了当天的学习指导计划等工作,按下了“发送”按键才赶回医院继续治疗。为不耽误学生的学习进度,丁老师在无法进行网络直播的情况下,忍受着视力及说话受限的病痛,为学生录制了部分微课。一连半个多月的住院治疗期,病情虽得以控制,但丁老师的恢复状况并不理想。丁老师心急如焚,他惦念着学校工作,惦念着五个班的孩子们。只要手不受限制,那怕是几分钟的时间,他都要争取第一时间最快速地指导学生学习、答疑解惑。生病住院期间丁老师竟然没有落下一次历史线上辅导!

不能耽误复学!
丁老师出院时正恰逢九年级疫情后的复学返校,但此时他仍然存在左耳声音放大、偏头疼等状况。为了不耽误毕业班孩子们宝贵的时间,丁老师顾不得休养,左脸贴上膏药,坚持走上讲台!不论每天四节还是五节课,他都在坚持,从未停歇。孩子们历史课的精彩从未间断!遇到同事询问病情,他总是避开病情:“离中考没几天了,耽误不起啊。”
平凡的人,普通的事,英雄从来不是演绎出的角色。丁老师对岗位的坚守是最朴素的教育工作者的本色,是我们十四中人最真实、最质朴的代表。——文字:杨科
(投稿热线:18237850555 邮箱:chinanewskf@163.com)
3800公里外的愧疚

开封。伊犁。3800公里。
2020年4月20日。开封初三复学第二周。开封市第十四中学政教处副主任同时又是初三十四班班主任的韩春莉老师一如既往地在六点半之前来到学校。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她的心里满含对姥姥的愧疚。
前一天,她和妈妈刚接到来自伊犁的电话,噩耗传来——一直疼爱着自己的姥姥去世了。放下电话,她的眼泪早已模糊了双眼。泪眼朦胧中,小时候和姥姥在一起的画面如电影般闪回。

自小生活在新疆伊犁的韩老师深受姥姥的疼爱,即使后来她离开伊犁来到河南求学,在开封立业成家。在这样的辗转中,她与姥姥的联系从未断绝,开封与伊犁,尽管相隔3800公里。但这3800公里,却隔绝不了相互的关心,隔绝不了亲情的牵挂。每年的寒假暑假,甚至五一十一,韩老师总是带着对姥姥的牵挂满载各种礼物踏上去新疆伊犁的火车。因为她知道,在所有的孙辈中,姥姥是最疼爱自己的。
如今,自己与姥姥的距离,不再是3800公里,而是生死永隔,想起姥姥对自己的疼爱,怎不让人悲恸!

和妈妈简短商量了一下,去!马上就去!和黄海燕校长请假,黄校长听到后,对韩老师温言安慰,立即准假。订机票,收拾行李,准备好自己的健康码,准备出发!和伊犁姥姥那边的人联系,那边的人说,到了那里后先要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呈阴性后才能不被隔离,而回到开封后,还需要在家隔离14天之后,才能上班。

这样算下来,去一趟伊犁,再到自己上班,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半个多月!韩老师犹豫了。作为初三班主任的她深知这半个多月对于初三学生的重要性,他们刚刚从长达2个多月的网课中走出来,刚刚开始常规上课,刚刚在上课中步入正轨,而现在,距中考只有2个多月,距离一模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经历过开学的调整,自己班的孩子现在士气正旺,整装待发,正踌躇满志地向着中考奋力冲刺,对于马上面临中考的孩子们来说,每一天都是那么重要。而自己却要离开他们远赴伊犁。班主任走了,他们还能像以前一样认真学习吗?
而自己不仅是一名初三的班主任,而且是学校的政教处副主任,现在初三刚刚复学,千头万绪,事务繁杂,自己一走,政教这一块的千斤重担就只能靠院军主任一人挑起了。
想到这些,韩老师踌躇了一下,和家人商议,为了学校和班里的孩子,自己忍痛留下。请母亲到伊犁代为吊唁。做出这个决定时,韩老师心中充满了对姥姥的愧疚之情。

由于已经在网上买了去伊犁的机票,退机票时,又遇到麻烦。2000多元买的机票,只能退700多元。即使这样,韩老师也绝不后悔。
这来自3800公里外的无法言说的的愧疚,铭刻了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的情谊,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没有因为家里的事情而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
这就是一位师者的情怀。——文字:李卫彬


丁红桥事迹

“战疫”烽火燃起,全国上下共抗疫情。我们不仅看到了白衣天使的无畏逆行,也见证了教育工作者“停课不停学”的坚守的伟大!

疫情以来,开封市第十四中学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校领导第一时间指导全校师生开展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准备复学工作,复学后认真组织教育教学及安全保障工作。我们初三毕业班全体教师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尽全力为初三学子的中考备战保驾护航。期间,丁红桥老师的坚守最令人感动和敬佩。

线上教学离不了他。
丁红桥老师负责初三年级段的教学安排。春节刚过,他就全力配合学校各部门和年级主任向老师们布置在线教学安排,事无巨细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为了保证线上教学最大力度发挥作用,丁老师每周都要与备课组长们联系,有段时间甚至每天都要与八位备课组长进行线上沟通。同时按照学校的指导方针,丁老师每天都要及时制作出第二天的学习指导计划并准时在当天晚上八点钟发送给班主任和各位老师,两个月以来每天坚持,无一遗漏,无一失误。正是丁老师的默默付出才让我们的教学在“云端”顺利开展。

五个班的同学需要他。
丁老师担任九年级五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在线教学期间,他每天或利用语音或发送视频指导学生学习、答疑解惑、反馈书面作业,对每一项工作都追求品质。两个月的线上教学教育工作并不轻松,甚至比线下要求更高、更精准。长时间的紧张工作加上春季气候多变,丁老师受病毒感染最终导致重度面神经炎,不得不住院治疗。但就在住院的当天丁老师还惦记着手头一些马上要收尾的重要工作。他知道五个班的孩子们需要他,于是不顾医生的劝阻,执意返回家中坚持制作完成了当天的学习指导计划等工作,按下了“发送”按键才赶回医院继续治疗。为不耽误学生的学习进度,丁老师在无法进行网络直播的情况下,忍受着视力及说话受限的病痛,为学生录制了部分微课。一连半个多月的住院治疗期,病情虽得以控制,但丁老师的恢复状况并不理想。丁老师心急如焚,他惦念着学校工作,惦念着五个班的孩子们。只要手不受限制,那怕是几分钟的时间,他都要争取第一时间最快速地指导学生学习、答疑解惑。生病住院期间丁老师竟然没有落下一次历史线上辅导!

不能耽误复学!
丁老师出院时正恰逢九年级疫情后的复学返校,但此时他仍然存在左耳声音放大、偏头疼等状况。为了不耽误毕业班孩子们宝贵的时间,丁老师顾不得休养,左脸贴上膏药,坚持走上讲台!不论每天四节还是五节课,他都在坚持,从未停歇。孩子们历史课的精彩从未间断!遇到同事询问病情,他总是避开病情:“离中考没几天了,耽误不起啊。”
平凡的人,普通的事,英雄从来不是演绎出的角色。丁老师对岗位的坚守是最朴素的教育工作者的本色,是我们十四中人最真实、最质朴的代表。——文字:杨科
(投稿热线:18237850555 邮箱:chinanewsk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