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怨无悔帮扶路 ——记叶县常村镇柴巴村驻村第一书记杜卫新
2022-04-11 09:43:38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邱迎
中新河南网4月11日电(张国强 王蕊)二零二零年的春天,杜卫新受上级组织部委派,来到叶县常村镇柴巴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柴巴村位于叶县西部山区,属于一脚踏三县(叶县、鲁山和方城)之地的省级贫困村,经过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持续多年的帮扶,已经从一个闭塞的省级深度贫困村蜕变为一个美丽的宜居村庄。

探访脱贫户

探访脱贫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过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接力棒,杜卫新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如何使柴巴村稳步持续发展,如何使柴巴村父老乡亲走上富裕路,从他入村之日起就苦思冥想,他用了整整两星期的时间,马不停蹄,走村串户,将村情户貌摸了个门清。柴巴村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金龙嘴水库碧波荡漾,周边青山环抱、密林绵延,森林覆盖率达75%,但耕地面积稀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半亩,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是不错的选择。杜卫新瞄准了发展方向后,便和村两委商议着依托柴巴村原有景点,提档升级旅游资源,挖掘开发“一湖、一洞、一石、一界碑、一树、一马、一龟、一泉”等八大景点,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壮大养殖、种植规模,以光伏发电为村集体的龙头,以游客服务中心为发展旅游的重心,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项目,增收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为了这份初心和真情,他走上了日夜兼程的帮扶路。驻村以来,争取集团资金57万元,为环湖北路铺设路肩,绿化游客中心至景观鱼塘道路,打造“不老泉”景点,实施乡村美化提升工程;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37万新修双石庙至蛤蟆嘴洞2.7公里的旅游道路;争取移民项目资金38万元新修二期光伏道路及村内小河道治理;争取社会资金50万元,建成柴巴紫东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为柴巴村及周边村庄提供近50个就业岗位;争取因灾损坏修复资金296万元,对村部河道进行治理和道路修复,进一步进行乡村美化提升;争取常村镇政府资金40万元用于柴巴村民宿发展策划设计,与中旅集团合作,发展“乡村民宿”项目;正在与河南书香书居实业有限公司合作,计划投资500万元建设“一名书屋”民宿项目,把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村民的期盼就是他努力的方向。他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开展志愿者服务,办好惠民实事。协调集团举行金秋助学发放仪式,为4名贫困大学生发放15000元助学金;协调尼龙科技公司为学生发放价值6000元的学习用品;协调尼龙科技公司为全村197户安装伟人像;组织叶县第二人民医院、常村镇医院专家到村义诊,为65岁老人免费体检;组织叶县豫剧团送戏下乡10场;组织消费扶贫活动20多次;帮助16户贫困户申请小额贷款;组织爱心人士为村内老人义务理发,节假日到困难户家中慰问、送温暖。

指挥河道治理
习总书记说,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去年以来,他带领驻村工作队会同村两委成员一起投入到人居环境大整治的洪流,宣传动员村民全面行动起来,从清扫整理自家房前屋后做起,建设柴巴美好家园,为打造乡村旅游、发展民宿、农家乐奠定基础。
“握住接力棒,当好守门人,巩固好脱贫成果,衔接好乡村振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帮扶之路任重道远,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杜卫新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