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地市观察 > 要闻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老王集有个大仓库,放着几千万都不卖的“宝贝”!
2020-11-29 09:04:58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田丝
中新河南网11月29日电(刘创业)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寻酒,还是说起王贡酒的知名度,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但对父辈来说,应该是耳熟能详。王贡酒酿制技艺,早在唐朝中期就被柘城县老王集乡的王家传承,被时人称为“王酒”。在民间留下“喝了王酒十里香,胜似夜宿歇一晌”的歌谣。



  小编慕名来到王贡酒厂,实地探访传承了上千年的酿酒技艺。入目所见,一排排的酿酒车间,有着年代的久远韵味。
   看到这个生产车间的门窗,小编首先想到的就是母校,因为这个窗户和我上小学时班级里的窗户一个造型,少说也有二三十个年头了。那么,粮食到底是怎么变成酒的?秘诀就在这个车间里。往蒸锅里下料也是一个技术活,厂里的酿酒师傅都有几十年的经验了,还是得小心翼翼地铺装,在保证装料速度的同时,还要铺得均匀透气,确保能够蒸熟蒸透。由优质的小麦、大麦、豌豆为原料打出的曲,里面含有酿酒所必需的微生物,掺入酿酒原料后,这些活的微生物会促进原料的发酵。通俗地讲,就像做豆腐的卤水一样,没有它们还真不行!   经过在窖池内1—2个月的时间发酵,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就可以装入蒸锅,这道工序专业术语叫装甑(zeng,四声)。原料装得要疏松,装甑动作要轻巧,盖料要准确,这样才能确保上汽的均匀。用师傅的话说,就是不能跑气儿,跑出来的气体都是酒,也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感觉跟着这一路太值了师傅们会通过酒杯接起的酒花来判断出酒的度数,更直接的可以通过无论是尘封的酒坛,沧桑的建筑,还是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的酿酒工,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王贡酒厂浓重的年代感。当然,化,展现酿造技艺,厂区内还建设了一处王贡酒文化展览馆,目前正在完善中。




  在展览馆里,有一口“贡井”。别小看这口小小的井,它可是已经存在39年了。这口井的井水锶含量是普通井水的几十倍,特别适合用来酿酒,这也造就了王贡酒的独特口感。
   这个区域陈列着王贡酒三大系列30多个花色品种的产品。以前,整个王贡酒厂只有二三十条窖池,十几个工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有678条窖池,100多名工人,其中贫困户就有20多个,年产曲酒一万吨。
“幸有车马临门第,胡芹贡酒宴嘉宾。”这幅古老的对联出自北宋时期,虽说不是名家手笔,但它是对盛产于柘城县胡襄镇的“胡芹”及传承于老王集乡的“王贡酒”的盛赞和记载,在柘城流传了上千年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