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河南科教 > 中小学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上街区中心路小学“最美家长”徐钺钎:当好家庭导师 担好家教责任
2023-02-12 21:08:55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李春芝
  一场疫情改变了教育的形式,但没有改变教育的本质。屈指算来,疫情已有三个年头,孩子由二年级已升至五年级,整个小学生涯,可以说都是在与疫情的抗争中走过来的。在这种情况下,“空中课堂”成了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作为家长,要充当好家庭老师的角色,担负起家长的应有责任。
 
  一、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树立有时间观念。在父母眼里,孩子的可塑性还是很大的。要求与不要求,完全是两回事。我提醒孩子按照课程表,制订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如早上7:00之前,必须起床,早上8:00前,必须吃完早餐;午间安排一个小时午休时间;夜间10:00必须关灯睡觉。自从孩子有了自己的作息时间,学习事务的处理,才变的得心应手,一些不良习惯才摒弃掉。再者就是与作息习惯相伴的时间观念。孩子离开了校园,家庭就成了学校。作为家长,必须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到什么时间,就要做好什么事情。如到了老师上课时间,必须提前做好准备,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听老师讲解、与老师互动,课后,必须按质按时按量地完成作业。课间要注意锻炼身体。周末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才可以放松自己。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好习惯和怪习惯是“并生的”,一些坏习惯如在被窝听课、躺床上听课、边听课边吃些零食,听课后仍贪玩手机,等等,一些坏习惯仍霸占着孩子的成长空间。作为家长,对这些坏习惯,必须做好监管、杜绝发生。并用一些事例,讲述坏习惯给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让孩子自己戒除这些坏毛病。
 
  二、要拓宽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孩子已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无疑是孩子的贴身老师和交流的对象。我要求孩子有时间观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时事和社会经济发展。从新闻联播里,孩子知道党的二十大召开,开启党在新的100年奋斗的新征程。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海洋强国……孩子也略有所知。
 
  在辅导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我适当扩大孩子的阅读面。作为家长,我不主张孩子目前阅读四大名著、十万个为什么,而是引导孩子多阅读报纸。目前,五年级的孩子,报纸文字意思基本也能理解。遇到文章格式,可以学习借鉴。如我与孩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地质队青年集体的回信,内容通俗易懂,表达清晰、情感丰富,表达了总书记的嘱托和期待,是一篇绝佳的书信体写作范文。当时国内、省内各大报纸都有刊登。我要求孩子多读几遍,甚至可以抄下下来。后来孩子居然把文章给剪裁下来了,收藏在自己的剪报夹里。
 
  三、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家长,我深知,孩子不是私有财产,培养孩子的目为,是为了放飞于国家和社会,成为合格的有用之才,最基本的要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孩子自己。所谓父子父女关系、母子母女关系,从孩子的未来来看,都是一种渐行渐远的关系。因此,在孩子处于小学、中学阶段,作为家长,我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这段时光。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外,更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孩子的良师、知心朋友、倾诉交流对象和生活的玩伴,鼓励孩子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特长兴趣。周末引导孩子做家务、整理自己的物品;遇到生活的难题,如对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困惑困难,引导孩子与家人一起分析一起解决;遇到心里烦躁时,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到家庭的温暖、阳光,自由自爱地徜徉在家庭的幸福之舟上。
 
  四、成立家庭学校,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一场疫情,打破了一切;一场疫情,更能唤人深思。对于教育也不例外。受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影响,在疫情期间,我和爱人与孩子一起,成立了“家庭学校”,由我这个父亲任“家庭学校”校长,负责孩子的语文、英语、思政科目的学习,母亲李梅花负责孩子的数学、美术课的学习。每周六晚上8:00---9:00,我们召开一次“家庭学校”会议,开会的目的是查找不足和缺点,进行改正和提高。首先由我这个校长进行自我批评,然后指出母亲老师和学生的不足。母亲老师和学生孩子,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如果没有改正的,无论谁,都要接受一次到两次的“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这样的义务劳动。通过家庭学校和家庭会议的召开,融洽了家庭关系,使家庭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管理中,逐步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这对于孩子性格独立、全面发展,是有裨益的。
 
  作为家长,还想说的是,学生离不开老师,老师是孩子第二个父母。一堂堂精彩的课程,那是晨兴晚寝的准备;微信里钉钉群里,一次次反复提醒,那是催促我们每个孩子都要跟上学习的脚步。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我理解学校,理解老师----在这里说一声,您们辛苦了!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应当挑起教育孩子、辅导孩子的责任,共同筑起家校教育的桥梁,让孩子逐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