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笃思:如何使用语文教材中的资源教与学
2022-05-21 18:10:00 来源: 责任编辑:李春芝
教师笃思|如何使用语文教材中的资源教与学
——以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
——以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和基础,充分利用、开发并创造性地使用语文统编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现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谈—谈我粗浅的认识。

一、利用单元导读页明晰单元学习内容
统编教材单元导读页语言简洁,内涵丰富,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首先,单元导读页点明主题,图画呈现了与之匹配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导读页中“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这句话点明了本单元主题“奇妙的世界”。图画内容为奇幻云彩、火山爆发、迷幻森林、奥秘海底、林中飞鸟,而中间几位小朋友或手指远方或用望远镜眺望世界,图片与文字相匹配,更突出了“奇妙的世界”这一主题,明晰了教学情境。

其次,单元导读页第二部分是单元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前者是阅读要素,后者是习作要素,这样的语文要素没有顾此失彼,而是读写结合,同时兼顾。教师以此制定出本单元的核心目标,并设计适切的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学习的发生,确保单元语文要素在具体的课堂中一一落实,也就确保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素养的提升。
二、利用课文内容习得知识、提炼方法
本单元《海底世界》一课用通俗形象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本文在表达上突出的特点是结构清晰,为学生的习作学习提供良好范例。课文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部分的每一个段落各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同时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让学生对海底有了具体而清晰的认知,也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如“窃窃私语”、“免费的长途旅行”等。
三、利用插图资源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统编教材课本不仅封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每一课也附有与文本相匹配的插图。如《海底世界》一课,灵动的水草、蠕动的海龟、成千上万的鱼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教材插图运用到课文理解中去,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发散思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利用课后习题明确训练要点
统编教材每篇课文后面都设置了相应的训练习题,通过研究这些习题,会发现编者选这些课文的用意,必定有其要承担的训练项目和训练目的。例如《海底世界》一课提供的习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与本单元语文要素相照应,便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课文中找找下面的句子在哪个自然段,说说那段话是怎样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明确提示了“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说清楚”这一训练要点。“读一读,注意加点部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供了导向,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富有思维含量,能驱动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以课后习题为抓手,让语文要素在课堂落地。

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变则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可以激发教学智慧,促进对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与优质课堂模式的构建。今后我将继续立足语用,沉心研究,注重在积极实践与反思中实现专业成长,努力让课堂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
http://blog.zzedu.net.cn/u7de554f9-9d90-422a-973b-dcee467561b1/article_xq1yf0q1fkdpvswc.html
http://blog.zzedu.net.cn/u7de554f9-9d90-422a-973b-dcee467561b1/article_xq1yf0q1fkdpvsw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