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司法局多点发力推动法律援助 民生工程提档升级
2023-04-03 20:58:38 来源: 责任编辑:大红
中新河南网4月3日电(田波涛)2022年以来,新乡市司法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目标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坚持多点发力,推动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提档升级。
一、夯实基础,厚植民生保障

法律援助连年列为全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纳入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保障重点内容,切实将法律援助工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去推进。一是加强和规范法律援助机构,在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中闯出新路,新成立全供事业性质、编制12人的新乡市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带动市县法律援助机构建设实现突破。二是强化法律援助经费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2022年争取中央、省级法律援助转移支付资金达512万元。法律援助经费全部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有效保障案件办理所需资金。加强法律援助经费监督与绩效考核,发挥经费使用最大效用。三是严格案件质量管理,通过初评复评、同行评估、集中抽查、交叉互查等方式,严把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关,努力为受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我市有9件法律援助案件分别荣获全省法律援助精品案件、优秀案件和军人军属精品案件。
二、织密网络,全面有效覆盖

不断延伸法律援助服务链条,拓宽服务渠道,织密法律援助“服务网”。一是拓展服务领域,整合全市法律援助资源,在妇联、残联、工会、军队、高校设立法律援助受理站点,在驻新6所监狱、1所强制隔离戒毒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信访局设立法律援助值班室,畅通法律服务需求反馈和解决渠道,为困难群众和特定群体提供专业、优质、高效、免费的法律服务。二是开设绿色通道,加大对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力度,在法律援助站点设置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做到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向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定期组织法律援助工作者、执业律师、法律服务志愿者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工地、进学校、进单位开展“法律援助六进”活动,持续深化农民工等专项维权活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关怀。三是推进服务下沉,在全市推行法律援助申请代办,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设立法律援助申请代办点和引导点,市县法律援助中心在线受理,方便群众就近申请。全市现有法律援助中心13家、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150个、村(居)法律援助便民点3779个,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网络体系。
三、创新服务,铸造为民品牌
注重发挥法律援助在维护和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效,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为民品牌。一是优化线上服务供给,开通法律援助预约功能,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服务网、政务服务网高效办理法律服务事项。升级公共法律服务24小时自助区,在服务大厅配备机器人,为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交互式专业法律服务,让“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预约办”成为新常态。二是畅通诚信承诺通道,同市大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市民政局建立经济状况信息共享和核查机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创设远程会见平台,依托司法专网,打造便捷、高效、安全的“互联网+会见”智慧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搭建法律援助中心远程会见室和看守所律师会见室,实现了远程会见全流程闭环操作,破解了律师“现场会见难”困局。2022年,全市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0323件,为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挽回经济损失2200余万元,解答群众咨询30715人次。市法律援助中心先后荣获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河南省巾帼文明岗、新乡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
下一步,新乡市法律援助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扛起护大局、惠民生、促稳定的责任和担当,在持续提升法律援助供给能力、服务质量、保障水平上发力求效,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守护好法治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