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焦作 > 要闻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焦作市第一台肿瘤检查仪PET/CT在河南理工大一附院正式启用
2020-11-12 08:57:30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辛帅
中新河南网11月12日电(高新科 李磊) 11月7日上午,在专家云集、高朋满座的焦作市抗癌协会七届二次肿瘤大会及核医学分子影像新技术研讨会、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ET/CT揭牌仪式在该院门诊三楼召开。会议邀请到焦作市政协副主席、卫健委主任杨吉喜,河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沈记全出席,并邀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韩星敏、河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高永举、河南省肿瘤医院PET/CT中心主任杨建伟三位专家参会、做学术报告。全市共有350位医疗行业同仁一同参与此次盛会。



该院PET-CT启动仪式。刘勇 摄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ET/CT正式启用,是焦作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伴随PET/CT的启用,该院将使用更多的新技术,推动医院影像技术及肿瘤防治工作进入一个新的进程。其实,在先进的医疗设备上,该院始终以肿瘤创新技术为引领,通过世行贷款650万美元引进的肿瘤诊疗设备陆续投入使用。省内领先的3.0T超导磁共振设备和西门子大C臂数字化平板造影系统、新一代64排CT和医用直线加速器……该院汇聚了当今尖端、完备的大型肿瘤治疗及影像诊断设备,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更高端的医疗服务。近年来,该院立足于肿瘤诊疗领域的前沿,引领肿瘤诊疗事业不断与时俱进,并呈现多面开花的局面。一是学术交流与合作成效有目共睹。去年,该院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郑大一附院将在学科建设、医疗技术、科研工作等方面对该院进行全面指导和支持。之前,该院还与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一流医院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渠道的合作关系,加入了河南省精准肿瘤大队列研究项目。与此同时,该院充分利用各种国际医疗资源,与发达国家的知名医院建立联系,搭建人才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二是在科研项目上成果丰硕。为打造焦作市科研平台、提升科研水平,助力学科建设,市卫生健康委研究批准市区4家医院15个实验室为焦作市医学重点实验室。其中,涉及肿瘤领域的4个重点实验室被该院囊括:以院党委书记杨永国为首的肺部肿瘤医学重点实验室;以副院长马望为首的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以副院长王虹为首的妇科肿瘤医学重点实验室;以病理科主任刘建民为首的分子病理医学重点实验室。



焦作市抗癌协会七届二次肿瘤大会暨核医学分子影像新技术研讨会在该院召开。刘勇 摄

此前,该院实现了“YAP1-TEAD4-ERα轴对ERα增强RNA转录调控及他莫昔芬耐药型乳腺癌成瘤性的研究”等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在焦作市卫生系统是史无前例的。仅去年,该院科研立项达24个。前不久,该院举行的第五届科技创新大会上,该院肿瘤内科一区副主任李丽因去年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上发表题为《A non-canonical role of YAP/TEAD is required for activation of estrogen-regulated enhancers in breast cancer》的论文,被给予6万元奖励。这篇论文揭示了ERa增强子的活性受到多种不同信号通路核因子通过互作而达到的共同调节,为寻找ER阳性乳腺癌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今年的青年胃癌MDT大赛中,该院团队还一举夺得河南赛区总冠军。不仅如此,该院又有一大批新技术造福更多的患者。在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二区,该科主任乔祖俊带领团队在持镜机器人的辅助下,成功实施了一例结肠癌手术。这不仅标志着该院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方面实现新突破,还意味着焦作市正式迈入手术机器人时代。此前,该科还运用3D高清腹腔镜系统开展的首例直肠癌根治术,填补了焦作市这项技术的空白。

在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瘤一区,王虹带领医生孙丽莎、张娟等在焦作市率先开展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为子宫肌瘤以及各种良性疾病需要切除全子宫的患者实现了无创治疗,满足广大女性患者对健康和美丽兼得的需求。肿瘤防治,赢在整合。该院近年来还充分发挥其肿瘤治疗手段全学科亚专业划分细的专科优势,整合多学科专家资源,探索实施肿瘤“首诊MDT”治疗模式,也就是说,只要是首次来该院就诊的患者,都将通过多学科专家组提供诊疗方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一区主任郭金成带领他的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与郑州、上海、海南等地知名医院的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合作。这意味着,一些肿瘤患者不但可以享受到该院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的诊疗服务,同时郑州、上海、海南等地知名医院的专家团队也会为其会诊,这相当于辗转数家知名三甲医院就医。近年来,已有数百名肿瘤患者享受到专家“抱团”带来的实惠。不仅如此,该院近年来积极开展系统性肿瘤登记工作,还提供肿瘤评估筛查、肿瘤患者癌痛指导、肿瘤患者营养指导、肿瘤患者康复指导和心理咨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院还成立了“爱来癌去”健康俱乐部,强化癌症患者康复护理与指导,携手癌症患者共同抗癌。


河南理工大一附院MDT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邀请外国肿瘤专家参与会诊。刘勇 摄
 
随着医疗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医学也开始从单一的医学模式向多元化的医学模式拓展,精准医疗将成为医疗的主流方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进精准医疗,高精尖的检查设备首当其冲。PET/CT的投入使用,使该院的诊断治疗技术如虎添翼,为该院检查的精准提供了强大助力。焦作市政协副主席、卫健委主任杨吉喜谈到:“此次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ET/CT的引进,标志着焦作的影像检查从此进入了分子影像时代。希望该院继续做好关于肿瘤疾病发现、诊断、治疗为一体的排头兵,进一步做好全民肿瘤防治教育,更好地普及肿瘤疾病知识,不断提升影像诊疗技术,推动医院与基层医院开展更加广泛、深层次的合作与资源共享,以增进居民健康为核心,促使PET/CT这项高端的影像诊疗技术在肿瘤疾病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应用,进而更加全面地为居民诊断疾病提供保障,真正为焦作百姓相关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便利,给焦作市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据介绍,PET/CT享有“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的称号,堪称“探测生命的雷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高科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目前先进的诊疗设备之一,它将CT与PET融为一体,由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而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在疾病早期发现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肿瘤及心、脑疾病,达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目的。

业内人士举例解释:有两颗黄豆,一颗是炒熟的,但颜色没变,另一颗没炒,是生的。显然,从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检测方法无法将二者区分,可它们却又有本质区别:炒过的黄豆是没有活性的,没炒过的黄豆有生物活性,只要给予适当的温度和水,它会长成豆芽。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够鉴别是否有活性,就能将它们区分开,PET/CT就是这样一种检查,它可以查出不同病灶的代谢活性,从而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PET-ct仪器。刘勇 摄
 
不仅如此,PET/CT在临床上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寻找肿瘤原发灶;已有转移性灶或副肿瘤综合征;恶性肿瘤的分期;肿瘤治疗后残留或化疗后纤维化坏死的鉴别诊断;肿瘤复发探测,精确临床分期,手术可切除性评估;PET/CT图像引导下肿瘤精确放疗;早期监测肿瘤治疗后的疗效反应,筛选出针对性强,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预测肿瘤治疗效果,预测肿瘤治疗失败及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强化治疗。

为更好地服务患者,该院千方百计突破医院空间局限,经过多方验证,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将PET/CT的场地设置在医院外科大楼负一层,占地2000多平方米。“PET/CT能为疾病特别是肿瘤疾病检查的精准性提供强大助力,使肿瘤患者从检查、诊断、治疗、预后全程实现精准化,开启精准医疗的新时代。”杨永国在启动仪式上如是说。

癌症早期检测,是医患共同的心愿,而PET/CT就有这样的本事。在癌症早期,癌细胞在人体内尚未形成明显肿瘤时,其代谢水平即可明显异于正常细胞。PET/CT显像技术是将极其微量的“肿瘤探针”注射到人体内,在特殊的体外探测仪器下,多维立体的影像显示人体各器官犹如一个“透明人”,显示出全身的生理代谢和解剖结构,各种病灶让医生一目了然,可发现2毫米以下的早期肿瘤,形成扫描图像上明显的“亮点”,使肉眼能看到代谢特别旺盛的癌症细胞,早期发掘隐藏的癌症病灶,实现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美国瓦里安Trilogy 高精度立体定向直线加速器。刘勇 摄
 
据介绍,早期癌症治愈率可达90%以上,早诊早治是国际公认对抗癌症的最有效手段,很多发达国家已经从中受益。但是,来自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的JoeChang博士的最新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30.9%),还不到美国的一半(66%)。大量研究和临床结果表明,肿瘤早期诊疗水平落后是中国癌症存活率低的重要原因,恶性肿瘤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早”也是降低癌症死亡率、减轻经济负担的重要手段。

“PET/CT检查安全、无创伤。进行PET/CT检查,受检者只需静脉注射少量药物,所接受的辐射非常小,仅相当于拍一次X光片的剂量。单纯从PET/CT检查费用上说可能贵了点,但从总体上来考虑,实际上是节约了大笔的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PET/CT检查能早期发现肿瘤病灶,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PET/CT是非常值得且必要的。”于拥军介绍,PET/CT的启用,标志着该院肿瘤疾病诊治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代表我市肿瘤疾病防控工作将由被动防治转向主动预防。作为服务“健康焦作”建设的有力举措,将推动焦作地区的医学影像技术迈入新的历史时期!

与此同时,该院近日启动了2020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对我市常住户籍人口、实足年龄45~74岁(以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为准)、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并且近5年内未参加过此项目者开展“五癌”筛查工作(肺癌;上消化道癌,包括食管癌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自2018年承担“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以来,该院已完成6588例居民五大癌症筛查评估,对1662例高危做了体检,发现一批早癌患者,并及早实施了手术等治疗。此外,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手焦作市总工会、焦作市妇联,连续13年高举公益大旗,带着对广大女性的关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借助该院雄厚的医疗资源和专业技术,使万名子宫肌瘤、宫颈癌前病变、卵巢肿瘤、乳腺癌早期病变等患者从中受益,重获健康。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勇 摄
 
据介绍,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对PET/CT检查运用也非常普遍,几乎每家医院都想拥有这样的设备,来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决医疗难题。但由于该设备非常昂贵,同时国家审批手续也相当严格,目前省内仅有少数大医院拥有该设备。今后,看病群众不必为了预约PET/CT检查而多次往返于大城市与焦作之间,可大大节省检查的成本和时间,对于分级诊疗实施有一定的帮助。

很多人谈“核”色变,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和平利用核技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典范,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据悉,该院核医学科是焦作市首批成立的核医学科,也是河南省核医学诊疗专科联盟单位。跟其他临床科室相比,核医学科更像是一双电子眼,洞悉细胞分子水平的病变,从而辅助临床科室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

  
据该科负责人江梅介绍,核医学的最基本技术是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可进行体内影像诊断、体外检测诊断以及核素治疗。其中,核医学影像的范围涉及全身各个器官,可用于肿瘤、心血管、神经、呼吸、消化、骨骼、内分泌、造血、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的检查,从功能和代谢水平诊断和评价疾病,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而PET是一种生化灵敏度极高的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能更早地发现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PET通过对示踪剂显像,就可以“拍”出人体内代谢活动分布的“照片”,从而“揪出”早期病灶。



河南理工大一附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签约合作。刘勇 摄
 
在当天举办的会议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韩星敏、河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高永举、河南省肿瘤医院PET/CT中心主任杨建伟等省内核医学科著名专家进行了精彩的学术讲座。

对此,杨永国表示,当前,该院正处在三甲复评的最后冲刺阶段,此次PET/CT分子影像的开机,对于丰富和完善该院的学科体系,提升临床教学和诊疗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院将以此为契机,坚持创新驱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服务焦作市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主动作为,加强交流学习,带动焦作市肿瘤、核医学等相关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

癌症疾病关系千千万万人群,是重大民生痛点。作为焦作市肿瘤防治事业的排头兵,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肿瘤防治事业上积极探索,在肿瘤诊治领域持续发力,以此回应公众对减少癌症发病和死亡的强烈期盼。根据规划,5年内,该院将打造一个影响豫西北、辐射晋东南的肿瘤区域医疗中心。面对艰巨的建设任务,该院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不断加大设备投入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正以前所未有的底气与信心,逐梦前行、挑战未来,阔步迈上创建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的新征程。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