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融”出全域旅游新天地
2021-06-02 11:01:15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辛帅
中新河南网6月2日电(记者 高新科 通讯员 冯淑娟 张恒 )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南山有氧骑行一日游、灵秀山水二日游、“花动济源、消夏戏水、赏叶品果、冰雪冬韵”四季游……4月下旬以来,济源先后在洛阳、郑州、焦作和山西省运城、晋城等周边城市举行多场乡村旅游推介会。一条条沾泥土、带露珠的特色乡村旅游线路,打开了一幅秀美的济源全域旅游山水画卷,吸引着在场各大旅行社及自驾游团队的目光。


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产业如何深度融合发展?资源禀赋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全域旅游如何“示”而有“范”?近年,济源不断探索农、文、旅、体、林等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打造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新业态,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作为济源农旅融合的先行者,邵原镇双房村借绿生“金”,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招商引资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形成了“旅游开发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景村一体”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股份合作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
昔日的省级贫困村,短短几年间,摇身一变成为济源首家3A级乡村旅游景区。“老百姓谈起家门口的变化,都说像做梦一样!”双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来明告诉记者,从“山富水富人不富”到收租金、拿分红、挣工资,乡亲们的干劲更足了。
济源是愚公故里,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生地。“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中原看海”小浪底、“猕猴情缘”五龙口、峡谷通幽小沟背、高峡平湖黄河三峡……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山水风光,还可以感受愚公移山精神,传承红色奋斗基因。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中,济源始终秉承顽强拼搏、苦干实干的愚公移山精神,将山水资源、生态优势与文化传播、旅游经济有机融合,在融合中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走进王屋镇愚公村“毛虎山居”农家乐,客厅挂画上“王屋山愚公”引人注目。“我们是愚公的后人,我们的发展也得益于愚公移山。”农家乐主人张毛虎说,游客大多是冲着愚公移山故事和愚公移山精神而来的。也正因此,他把农区变景区、把民房变客房、把产品变商品,年收入10万元以上。
由三线建设留下来的兵工厂房改建而成的“那些年·小镇”“老兵工酒店”“弹药库酒吧”,则因为承载了年代的记忆,成为许多人眼中不一样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从农旅融合到农文旅融合,再到农、文、旅、体、林等多产业融合,济源全域旅游思路不断拓展。2020首届穿越壮美太行国际徒步大会,正是在全域旅游理念的引领下,将林业资源以体育运动的形式,融入文化的内涵,推动各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城市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实现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沿着这一思路,济源再度出击。5月16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主办的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第三站,在济源境内的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举行。农业、文化、旅游、体育、林业相辅相成,相融共生,相向赋能,资源禀赋成了看得见的生产力。从传统的“济源九景”到今日的全景济源,拥有丰富的山水文化资源的济源正通过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使全域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