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兄弟”情暖“陇海大院”
2020-11-28 17:30:27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李书济
中新河南网11月28日电 27日上午,来自河南平顶山的“背上兄弟”来到郑州市二七区幸福路5号院,看望暂住在这里的高新海。一个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春节特别节目《感恩的礼物》的主角,一个是“一家子”入选“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的陇海大院的“团宠”,两个无法行走的人相遇,给这个有点冷的冬天带来了不一样的温度。
“最近身体不太好,天气冷,没办法外出,只能躺在床上,活动少。”高位截瘫的高新海要借助旁边的扶手才能坐起来,也不能久坐,要一直握着一个支撑点。因为新搬入的小区还在安装暖气,高海新暂时回来幸福路5号院居住,“背上兄弟”的到来让这间独居的小屋热闹了起来。如果不是因为坐着的轮椅太显眼,很难看出此刻脸上堆满笑容的窦小伟也是一个残疾人,他向高海新展示自己的手腕,“骨骼正常增长,但就是不长肉,拿半盆水可以,一盆水就拿不动了,双腿也没有力气支撑身体行走。
”1975年出生的窦小伟从小罹患“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常见的表现就是四肢无力以及逐渐加重的骨骼肌萎缩,“还好,我们都遇到了好心人,我有我的‘背上兄弟’,你有一整个大院的人。”窦小伟12岁就失去了正常行走能力,但是他有幸遇到了自己的“背上兄弟”李永和,从小学、中学到大专,一直到之后工作,李永和“背上”了窦小伟,这一背就是30多年。1994年窦小伟和李永和同时考进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两个人毕业以后在平顶山市开办了“伟和”疼痛门诊,“伟和”取自两人的名字,中间虽然几经挫折,但两个人坚持一起工作至今。
1951年出生的高新海,25岁的时候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导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然而不幸并没有就此结束,大哥、二哥、父母患病,相继离世,高新海经历多种磨难和打击,意志消沉。这时,陇海大院的邻居们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带他看病、做康复训练、买菜做饭、聊天解闷,这一帮,就是四十多年,一直持续到今日。“陇海大院”集体因此荣获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看过高新海后,上午十时左右,窦小伟和李永和前往陇海大院社区,为这些“助残人士”进行义诊,并为大家捐赠了50盒价值6000多元的“背上兄弟贴”膏药。
窦小伟和李永和分坐两排,询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窦小伟告诉一个下肢麻痛的老人,“您这是腰椎不好,不能睡软床,不要经常躺在沙发上。” 12月3日是世界残疾人日,“我也想要帮助‘帮助残疾人’的人。”窦小伟说这句话的时候笑了笑,身为残疾人,他清楚的了解残疾人生活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关注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但是他并不觉得自己是残疾人,在李永和的帮助下,他可以做很多事情,“没有人把我当残疾人对待”。窦小伟在新闻里看到“陇海大院”的故事,“高新海大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直在激励着我,鼓励我克服困难”,他很早想要来看看高新海,也尽自己所能为助残人士做些什么。他的好兄弟李永和走上医生的也和长期照顾窦小伟有关,窦小伟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他从小就去窦小伟的家中,耳濡目染,最终选择做一名医生。对于李永和来说,照顾窦小伟重来都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去年五月,李永和获得“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称号。
李永和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也在筹备一个“平顶山背上兄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致力于帮助脊椎损伤,行动不便的人。目前高海新老人日常的生活主要是侄子、邻居在照顾,“小屋里总是有人的”。陇海社区新的小区正在抓紧装暖气,很快高海新就可以住到自己的新家了。陇海大院社区主任井勇告诉记者,之后他们会安排其他残疾人和高新海一起住,通过“以残助残”的形式,照顾高新海,“毕竟他一个人住也会感到孤单。”“我从小到大是我的好兄弟李永和背我,照顾我,才有我的今天,我要代表残疾人感谢热心的助残人士,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们才能正常的生活、工作。”窦小伟说,自己从受助者变为施助者,未来会更多的去做,帮残助残。(完)

“最近身体不太好,天气冷,没办法外出,只能躺在床上,活动少。”高位截瘫的高新海要借助旁边的扶手才能坐起来,也不能久坐,要一直握着一个支撑点。因为新搬入的小区还在安装暖气,高海新暂时回来幸福路5号院居住,“背上兄弟”的到来让这间独居的小屋热闹了起来。如果不是因为坐着的轮椅太显眼,很难看出此刻脸上堆满笑容的窦小伟也是一个残疾人,他向高海新展示自己的手腕,“骨骼正常增长,但就是不长肉,拿半盆水可以,一盆水就拿不动了,双腿也没有力气支撑身体行走。

”1975年出生的窦小伟从小罹患“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常见的表现就是四肢无力以及逐渐加重的骨骼肌萎缩,“还好,我们都遇到了好心人,我有我的‘背上兄弟’,你有一整个大院的人。”窦小伟12岁就失去了正常行走能力,但是他有幸遇到了自己的“背上兄弟”李永和,从小学、中学到大专,一直到之后工作,李永和“背上”了窦小伟,这一背就是30多年。1994年窦小伟和李永和同时考进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两个人毕业以后在平顶山市开办了“伟和”疼痛门诊,“伟和”取自两人的名字,中间虽然几经挫折,但两个人坚持一起工作至今。

1951年出生的高新海,25岁的时候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导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然而不幸并没有就此结束,大哥、二哥、父母患病,相继离世,高新海经历多种磨难和打击,意志消沉。这时,陇海大院的邻居们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带他看病、做康复训练、买菜做饭、聊天解闷,这一帮,就是四十多年,一直持续到今日。“陇海大院”集体因此荣获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看过高新海后,上午十时左右,窦小伟和李永和前往陇海大院社区,为这些“助残人士”进行义诊,并为大家捐赠了50盒价值6000多元的“背上兄弟贴”膏药。

窦小伟和李永和分坐两排,询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窦小伟告诉一个下肢麻痛的老人,“您这是腰椎不好,不能睡软床,不要经常躺在沙发上。” 12月3日是世界残疾人日,“我也想要帮助‘帮助残疾人’的人。”窦小伟说这句话的时候笑了笑,身为残疾人,他清楚的了解残疾人生活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关注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但是他并不觉得自己是残疾人,在李永和的帮助下,他可以做很多事情,“没有人把我当残疾人对待”。窦小伟在新闻里看到“陇海大院”的故事,“高新海大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直在激励着我,鼓励我克服困难”,他很早想要来看看高新海,也尽自己所能为助残人士做些什么。他的好兄弟李永和走上医生的也和长期照顾窦小伟有关,窦小伟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他从小就去窦小伟的家中,耳濡目染,最终选择做一名医生。对于李永和来说,照顾窦小伟重来都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去年五月,李永和获得“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称号。

李永和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也在筹备一个“平顶山背上兄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致力于帮助脊椎损伤,行动不便的人。目前高海新老人日常的生活主要是侄子、邻居在照顾,“小屋里总是有人的”。陇海社区新的小区正在抓紧装暖气,很快高海新就可以住到自己的新家了。陇海大院社区主任井勇告诉记者,之后他们会安排其他残疾人和高新海一起住,通过“以残助残”的形式,照顾高新海,“毕竟他一个人住也会感到孤单。”“我从小到大是我的好兄弟李永和背我,照顾我,才有我的今天,我要代表残疾人感谢热心的助残人士,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们才能正常的生活、工作。”窦小伟说,自己从受助者变为施助者,未来会更多的去做,帮残助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