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河南要闻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新郑市实验小学: 乘线上教研之风 破教学难题之难
2020-03-24 22:42:49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胡增才
  中新河南网3月24日电(王留伟 通讯员 张慧芳)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有着很强的表现欲,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或者是老师给了孩子交谈的机会,但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合作,被动应付。老师们在教学中尝试了以后,觉得这些原因使课堂教学花费的时间多,收效却很少,把小组合作的种种优势全都抹杀了。还有一年级的课外阅读也因为孩子识字量少、缺乏阅读兴趣等原因开展起来有一定难度。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外阅读在一年级积极、有效地开展起来,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新郑市实验小学一年级语文组所有教师于3月24日下午两点,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了线上教研。
  观看课堂实录汲取文化精华。认真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葡萄沟》第一课时课堂实录,从中汲取到文化的精华。上课伊始,窦老师从《登鹳雀楼》《黄山》新疆民谣等文章里的祖国美景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葡萄沟,进而揭题,导入新课的学习。学习新课时,首先出示“阅读识字流程单”,让学生预学:我知道了什么?然后,让学生任选一段进行学习,读文的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字的正确读音、标点符号的停顿、节奏、语气等。特别是重点段落让学生进行句子接龙读,指导更是细致。接着出示“识字通关洞洞卡”,让学生摘葡萄抢答,抢答内容有一个字的,两个字的,四个字的,形式比较丰富。最后进行小组共学。出示两个共学单:葡萄组任务单和葡萄干组任务单,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任务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提出共学任务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神秘的共学小贴士和情报站,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共学任务。
  聆听探索报告感悟阅读魅力。窦老师的课内外阅读结合实践探索报告以《来喝水吧》一课的教学为例。告诉我们教学时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的各类书目。低年级的孩子在阅读上要选择能跟孩子产生共鸣的内容来读,这样,一来降低阅读难度,二来提高阅读兴趣,整合多种资源。作为老师以教材为凭借延伸大量的课外知识,创造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
 
  畅谈学习收获提升综合素养。一个多小时的课堂实录和报告的学习之后,组长王辉香老师引导大家从以下几方面一起来交流。
 
  1.窦桂梅老师在第一课时教了什么?
 
  本节课先根据预约单的问题进行朗读课文,然后读词、读生字,最后又采用小组共学的方式完成任务卡。小组合作学习很突出,而且很多东西都是放手给孩子自学,老师只是引导,很自然地处理朗读、阅读、体会词语意思。
 
  2.本节课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有哪些?
 
  年轻的李晶晶老师说首先窦老师讲课非常有激情,在识字上用了识字通关洞洞卡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识字,并且整堂课都是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气氛也特别活跃。她的语言生动形象,特别有吸引力。在讲授新课时画面感也十分丰富,让学生提出疑问,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而且在理解句子时也是小组交流合作。
 
  张丽老师说运用了小组合作任务单,让孩子们学会合作,提高效率。重点词语通过反复读表现出来,在读中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着他们去思考、去表达,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家一致认为窦老师处理重点词语的方法特别好。预约单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为后边的朗读做好铺垫。
 
  3.关于课内外阅读结合实践探索,给了你什么启发?谈谈你的收获。
  组长王辉香老师说窦老师带领她们学校教师进行了有效的课程整合,科学、音乐、美术、数学、语文等学科,能够有机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整合的课程中去读悟去感受去体验,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课题,把知识和问题当成小课题去积极地探讨,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大家也认为,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选择能跟孩子产生共鸣的内容来读。通过实践探索,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去喜欢读书,有兴趣主动地去读。另外,不管课内课外,阅读,一定得有孩子的理解,理解了才能记住,理解了才会对阅读产生兴趣。作为老师,我们要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的各类书目,创造条件多读。
 
  通过这次线上学习和教研,让老师们觉得学习到的地方太多了:一是上课的激情感染力;二是指导朗读,以读促悟;三是引领,发挥学生自主性等等。总之,整整90分钟的集体听课和课后研讨,大家从中学到了不少,收获满满的。大家将带着这些正能量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的工作。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