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河南要闻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基层治理好方法丨板凳协商楼道议事百姓检验 让群众从“观众”变“主角”
2025-03-18 11:06:17   来源: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尤容
 
 
    “之前太不方便了。”3月17日,家住洛阳市瀍河回族区贰号城邦小区的唐先生,谈及过去那条“断头路”——消防路,满脸无奈,“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都得绕道启明南路,要多走2公里路程,早高峰还得提前15分钟出门。”
 
    而就在今年1月底,一条20米宽的新消防路顺利打通,将城区主干道中州东路与华林路北段连接起来。这条新路排水、电力设施完善,绿化景观、路灯照明一应俱全。
 
    这是2024年年底瀍河回族区“四下基层”工作正式启动后,居民感受到暖心“民生答卷”的一个缩影。
 
    瀍河回族区通过空间重构,将8个街道(镇)、社区会议改在小区庭院、楼道单元召开;身份重塑,278名机关干部拥有了“网格员”新身份;效能重生,通过“群众点单—网格派单—部门接单”闭环机制,民生问题在社区层面化解。
 
    在老旧小区占比约80%的东关街道通巷社区,这一机制成功破解了物业管理难题。高管局家属院的困境颇具典型性——仅90余户常住居民、年均物业费不足5000元,导致20年间8家物业公司撤离。去年,分包该社区的区人大完成破局三步走:建立微型物管会,由5名居民代表与2名社区干部组成;制定《老旧微型小区物业服务标准(试行)》;引入“基础保洁+应急维护”的轻量化服务包。
 
    “每月20元/户,垃圾每周清运2次,路灯故障8小时内修复。”物管会主任孙钢利展示着墙上的服务承诺。随着类似小区完成改造,瀍河回族区总结出“一线工作法”:问题在楼道里发现、方案在板凳上商定、成效在居民口碑中得到检验。
 
    伴随着“四下基层”的深入,党建工作变得更为具体,精细引领着社区治理的各项工作。
 
    在北窑街道办事处,翻阅网格管理台账,民族路网格一页显示,从瀍河回族区分包单位区统计局负责人到街道任副主任,再到勒马听风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以及专职网格员,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齐抓共管的网格治理体系。
 
    “我们街道各网格都配备有1名区直干部、1名街道专员、1名专职网格员以及多名党员志愿者。”北窑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王宾说。
 
    “上周刚处理完金何两家的共用通道纠纷。”“银龄调解队”的赵丽娟展示工作记录,“实地测量3次、查阅土地档案2份、召开协调会5场。”这种将行政资源、专业力量、群众智慧熔于一炉的治理模式,使网格事项办结率达到99%。
 
    真正的治理是让群众从“观众”变成“主角”。今年以来,银发书画班、“老朱说事”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室、睦邻剧场等自发性群众组织活跃起来,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认同感、归属感。
 
    这场发生在街道上、单元楼里的治理变革,正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河南篇章。(记者陈学桦吉小平)
 
    治理妙招
 
    瀍河回族区深入推进“四下基层”工作,实施空间重构、身份重塑、效能重生,采用“群众点单—网格派单—部门接单”闭环机制,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齐抓共管的网格治理体系。该区通过“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