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漯河 > 社会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驻马店市泌阳县王店镇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农户)”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2020-04-28 18:07:32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任钱坤
 中新河南网4月28日电(任钱坤 湛礼刚)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王店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这条主线,因地制宜,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推广“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扶贫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黑花生、红薯、芳香植物等种植加工项目,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全力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大力调整结构,找准产业发展和自身优势结合点。产业发展不能盲目推动,必须紧紧依靠当地的产业基础和自然资源。近年来,王店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调优农业结构,鼓励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土地租赁、订单种植等方式,降低群众种植风险,探索出了比较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逐步探索形成了5类特色产业扶贫模式:
  
  1、芳香植物种植加工模式。王店镇昌泰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王店镇昌庄村委,利用优越的气候、水源、土壤资源,大力推广种植大马士革玫瑰、德国洋甘菊、马鞭草酮、迷迭香、玫瑰天竺葵、欧薄荷、香蜂草等,加工成精油、纯露销往全国各地,实现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该镇依托昌泰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免费提供植物种苗及技术指导,按市场价格结合保底价格组织回收。目前已带动68人就业,其中带动贫困人口46人稳定增收。2019年全镇已种植迷迭香230亩、德国洋甘菊150亩、大马士革玫瑰70亩。计划2020年种植芳香植物面积突破3000亩。
  
  2、黑花生种植加工模式。依托姜庄村委高明长黑花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黑花生种植,合作社免费提供植物种苗及技术指导,按市场价格结合保底价格组织回收,回收时再扣除种苗费用。目前,全镇发展种植黑花生3000多亩,已带动贫困户70户稳定脱贫。
  
  3、食用菌种植加工模式。泌阳县雨露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王店镇小河村,占地200亩,总投资1000万余元,拥有食用菌研发基地、食用菌培训基地和技术服务站,年种植800万棒,对食用菌进行分类、清洗、切片、速冻等,年产干鲜菇品6705吨。该镇依托泌阳县雨露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承包菌棚、直接就业、菌棒托管等方式,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培育壮大食用菌特色种植产业,直接实现带贫800多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4、红薯种植加工模式。依托夏楼村委段保忠专业合作社,发展红薯种植、加工项目,合作社免费提供红薯种苗及技术指导,按市场价格结合保底价格组织回收,回收时再扣除种苗费用,受到群众一致好评,目前已种植210亩,带动15户贫困户稳定增收。计划2020年种植面积将突破1000亩。
  
  5、生物材料加工模式。依托位于高楼村委的泌阳县恒宁科技有限公司优先录用贫困劳动力到公司务工,它是一家利用锯沫、花生壳、秸秆、松毛等原料,加工成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进行销售。目前带动贫困人口43人在其公司务工,实现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二、用好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引领助推作用。充分利用上级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走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之路,实现全镇18个村(居)委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一是昌庄村委、高楼村委、冯蒋村委、夏楼村委、靳庄村委等5个重点贫困村,建立了光伏电站项目,并网发电,所得收益实行“差异化”分配,确保年人均收益不低于1000元,目前已有465人获得收益。二是13个非重点村采用“党群创业服务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村企联姻”模式,累计投入资金650万元(每村50万元),以资金入股或购置优质资产入股形式,与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合作,共同发展村集体经济,保障每村每年不低于4.2万元的集体经济收益,带动贫困户增收。
  
  三、开展精准帮扶,打造能帮善扶的基层干部队伍。过去,一些贫困户由于发展意愿不强等诸多原因,长期没有参与到产业发展中。针对这个情况,王店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产业扶贫不仅要有资金、有项目、有场地、有市场,还需要能够促进各要素发生“化学反应”的关键力量--精准帮扶。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产业政策宣传方案,组织村责任组长、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入村、入户宣传政策,将干部帮扶的责任细化到产业项目上,要求干部帮扶不能停留在送钱送物、过节慰问上,而是要落实到产业发展上,要鼓励农户积极参加到合作社中,通过对群众生产过程直接督促、指导和政策宣传,使农户在实践中学习,在产业发展中少走弯路。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风险共担”等机制,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促进稳定增收。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注重在党员干部中培养一批敢尝试、懂技术、能带动、会经营的种养能人,现已培养以靳庄村村委委员祁玉静为代表致富带头人共计15人。通过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摆脱了“等靠要”思想,不断涌现出能够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脱贫致富的群众。其中肖楼村委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松江不等、不靠,不要,发展养殖母牛及育肥牛,连续3年出栏达到18头,并在临近牛舍的自家田地里种上了三亩冬桃树苗,以牛粪为化肥原料,实行“种养”结合的方式,发展种植养殖业,彻底摘掉了穷帽子;昌庄村委建档立卡贫困户刘青堂,在产业政策扶持及政府的帮助下,积极发展养殖业,饲养了14头牛,每年收入可达5万余元;高楼村委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书强不怕苦、不怕累,通过与广西一家养鸭厂签订了保底回收鸭蛋的协议,已养鸭子1300多只,目前已有6斤左右,预计春节过后就能产蛋,一天产蛋1000只左右,市场价1.2元/只,一天收入近1200元。像李松江、刘青堂、张天强这样能够依托扶贫政策,发展自身内生动力,主动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他们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四、创造良好环境,为产业扶贫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为产业发展优势与活力,解决持续发展问题,王店镇党委、政府多措并举优化各方面保障。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合作社+贫困户(农户)”产业扶贫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副职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和村委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经济办,负责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及指导。二是加强宣传,强化指导。制定宣传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培训座谈会,对广大农民、基层干部及帮扶责任人开展合作社基本知识、法律法规、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宣传培训,使其熟悉掌握“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合作模式,加强对贫困户的指导,积极引导贫困户依托合作社进行脱贫致富。同时镇党委书记张勇、镇长韩靖亲自组织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并召开座谈会,让合作社负责人及本镇种植大户做经验介绍,广泛征求意见,理清发展思路,逐步达成共识。三是示范引导,激励先进。1、对已参与“合作社+贫困户(农户)”合作模式的专业合作社,镇政府帮助拓展网上销售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成立网店,全年实现网上销售额达到了1300万元。2、对带贫效果明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给予贴息贷款支持,并给予相应政策资金扶持。3、对有劳动能力和生产经营意愿的贫困对象发展生产的,给予5万元以内的小额贷款支持,享受政府全额贴息。4、镇党委、政府每年对发展产业、带贫效果好的村委、贫困户(农户)和企业(合作社)进行表彰奖励,广泛宣传,激发干劲。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