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召陵区: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自治新模式
2020-04-16 21:32:04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任钱坤
中新河南网4月15日电(任钱坤)春日的漯河,花团锦簇,万物生辉。4月13日,记者来到河南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道漓江路三一五小区,院内整洁一尘不染,进出车辆井然有序,智能门禁守护安全。"真没想到,像俺这样的老旧小区也能装上智能门禁,真是太感谢社区了!"常年住在这个小区的居民李青云告诉记者。
李青云说:"以前我们这个小区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现在地面整洁了,楼道里也亮堂了,不仅住着舒心,而且我们这个小区的楼房也升值了,每套房屋可以多卖五万多元,哈哈!"

三一五小区治理前

三一五小区治理后
"无物业管理、无主管单位、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一直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和痛点,不少"三无小区"建成时间较早,大多数居民为原企业退休人员、外来租户,物业公司引进存在困难,小区内垃圾堆积、车辆乱停乱放……一边是小区内部的一片混乱,不管不行,一边是没有愿意入驻的物业,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也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挑战。
"'三无小区'治理,没有成功经验供我们借鉴,只有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求得突破。我们街道共有'三无小区'117个,党员923个,双报到党员210个。 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下决心改变小区旧面貌,坚持以党建做引领、法制做保障、志愿者做支撑,编织'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党组织网络,让街道党工委的每项决策都能迅速传达到每栋楼宇,引领居民搞自治,成立居民自治委员会,制定规章,以章办事,实现小区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贾方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贾方睿说:"'三无小区'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组织,居民参与小区管理的热情和意愿不高,我们首先要调动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因楼施策,一区一策,比如三一五小区采用'1+4+N'自治模式("1+4+N"自治模式,"1"即建立一个党支部,"4"即成立4支志愿服务队伍,分别是治安巡逻队、爱心调解队、文明风尚宣传队、义工服务队,"N"即N名志愿者和N项居民自治相关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多模块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安装刷脸刷卡智能门禁系统和智能摄像头,破解流动人口管理老大难题,坚持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不搞'大水漫灌',力争今年'七一'前完成40%,10月底完成70%,年底全部完成,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主人翁感。"

棉麻小区治理前

棉麻小区治理后
万丈高楼平地起。为筑牢"三无小区"治理根基,打造全区"三无小区"治理模版,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道办与移动公司签订合同,共同搭建智慧党建系统平台。目前已完成对辖区的单位、企业、经济组织、"三无小区"、商务楼宇、党组织、党员、居民信息、房屋信息等基础数据的排查,并逐一登记造册,力争7月前完成智慧党建指挥中心建设。
如今,漓江路社区、铁新房社区的部分"三无小区"智能门禁、视频系统正在安装,四支志愿服务队伍也正在规范。以滨河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建设漯河市一流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指挥中心。
天桥街道"三无小区"治理的成功案例,为漯河市召陵区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自治新模式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
社区综合治理,一头连着城市的文明形象,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必须以党建引领社区自治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党建工作更加自然地融合到社区自治中去,按照'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原则,以社区为单位设立网格,并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建到楼栋里,配备专职网格长、网格员,推动在职党员回社区、入小区、进网格、亮身份,加快基层党建网络和社会治理网格深度融合,形成社区治理的基础框架。"谈起社区治理,漯河市召陵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剑的话语铿锵有力。
云开日出展新天。经过近半年艰辛的探索与实践,如今漯河市召陵区已成功探索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党建引领社区自治"432"新模式。"4"是重新调整设置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抓引领。对社区辖区的单位、企业、经济组织、三无小区、商务楼宇全面排查,根据"功能相近、单位相邻、方便管理"的原则,重新设置党组织,实现辖区单位、小区、行业、楼宇党组织全覆盖。"3"是红色物业、部门帮扶、志愿服务三项举措实现全覆盖。由街道成立物业公司,加大投入力度,让全区154个的"三无小区",变成"有党的组织、有单位分包、有管理队伍、有人防物防"的"四有小区"。"2"是建设智慧党建系统和建立居民自主管理系统"两套系统"抓管理。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智慧党建管理系统,把辖区内的党组织、党员、居民信息、房屋信息、辖区企事业单位、门店全部输入数据系统,航拍社区全景,生成"全息地图",一键查询党员、居民、困难群众所在位置,居民一键发布求助信息,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和商家会上门服务,构筑共创共享、交流互动、精准服务的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生态圈"。
与此同时,把零散的楼栋、院落规范整合,安装智能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便于集中管理。以小区为单位,成立党员、居民代表为主的居民自主管理工作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职责任务,把每月10日的"主题党日"定为"群众议事日",商议重大事项,解决居民难事,开展志愿服务和各类新时代文明评选活动,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漯河市召陵区通过探索"432"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自治新模式,必将彻底改善"三无小区"面貌,让"三无"变"四有",让更多的市民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收获更多的幸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