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协副主席、秘书长邱运华到漯河授课
2023-08-22 14:51:35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任钱坤
中新河南网8月22日电(任钱坤 李江涛)8月18日,漯河市文联举办漯河市文联系统“凝聚文艺力量,践行使命,担当”文艺骨干业务培训班。当天下午,漯河市委党校会议中心座无虚席,来自漯河市的民间艺术家及民间文艺爱好者100多人认真聆听了中国文联十届委员、中国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文学博士邱运华的精彩授课。漯河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王合义,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向丽,市文联副主席马光辉、三级调研员马国振出席。
邱运华深入浅出就当今民间文艺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结合习近平关于文明传承发展的讲话精神,认真剖析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阐明民间文化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的根和基础,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间文艺意义重大。
关于非遗抢救、保护、传承,邱运华提出六点要求和思考:
一是非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是5000年来中华文化传承下来的智慧技艺结晶,他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和文化土壤,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中华文化中的非遗资产要一分为二看待,既要看到精华,又要看到糟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三是对待精华,要放在当代社会的背景下,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吸取当代社会内涵,满足当代人民的需求,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是非遗中还有一些落后迷信思想,消极反动的东西,要及时做好建档保存工作,不要不加区分取舍地纳入日常生活,更不要作为健康、进步的东西加以运用,当然也不要轻率地挖骨扬灰地摒弃。例如三寸金莲、招魂捉鬼、符咒、道家修行等,还有很多非遗项目,例如地方戏曲、杂耍等,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和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失传,根本不可能演出了,还有的手艺失传了,没有了传承人。记录和保存已经成为现今非常急迫的问题。
五是要高度重视。运用宣传的手段扩大非遗的影响力,特别是要运用公共平台融媒体传播的力量,宣传好非遗的文化和技艺。
六是要重视非遗工作中的知识产权和保护,传播、传承及生产经营关系,注意非遗的特点,促进民间文化的创新和繁荣发展。
近年来,漯河市民间文艺事业发展迅猛,民协成立以来,已有8人成为中国民协会员,81人加入省民协,市级民协会员已经有400多人。民间剪纸、面塑、唢呐、雕塑等行业都走在了全国行列,更是培养了一批民间舞蹈、民间剧社、舞狮、舞龙、大鼓等民间艺术团体,丰富的民间文化,促进了乡村文化振兴,活跃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