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漯河 > 要闻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漯河市残联“四个确保” 扎实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实事
2023-06-01 11:23:35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任钱坤
中新河南网6月1日电(任钱坤 徐洁)2023年以来,河南省漯河市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市残联)将高标准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实事作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主题教育要求的重要抓手,锚定“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目标,以“四个确保”护佑残疾儿童快乐成长,提前超额完成了省定市定民生实事目标任务,赢得残疾儿童家庭和群众的广泛好评。截至目前,共为94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完成率126%(任务745名),残疾儿童核心信息准确率及其家庭服务满意率均为100%。在2月24日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会上漯河市残联作典型发言。《落实民生实事 点亮幸福之灯—漯河市残联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进展顺利》《河南漯河:让残疾儿童健康成长》等工作经验被学习强国、中原经济网、河南信息广播、省残联公众号、漯河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全面摸排、细致核查,确保应救尽救。集中开展残疾儿童信息核查工作,对全国残疾人服务平台系统录入的全市残疾儿童信息和经办机构、定点服务机构基本信息逐一核查确认。县区残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普查,市残联采取电话回访、入户访视、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同步抽查,同时积极配合省残联第三方核查,“三级联动”为应救尽救、精准救助奠定扎实基础。在核查过程中,市残联坚持“细心、暖心、耐心”“三心”原则,将核查过程转变为服务过程,在坚决做到不漏一项、不漏一人的前提下,进一步摸清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急难愁盼,将提供针对性康复训练和为残疾人办好事解难题相结合,为残疾群众带去更多关心关爱。
  
  健全机制、协同发力,确保提标扩面。市残联充分发挥残工委牵头单位作用,联合全市11个部门制定出台了《2023年漯河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内容、明确标准、明确责任,加强沟通联动,壮大工作合力;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推动市县两级财政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同时注重与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机制的有效衔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健全完善的关爱服务体系。在多重机制保障下,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面和救助标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走在全省前列,其中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拓宽至12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扩大至14岁,脱贫享受政策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扩大至17岁,视力康复救助标准提高到2000元/年,舞阳县救助标准提高至17000元/年。
  
  严把入口、规范管理,确保量质双赢。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质量是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实事质量的重中之重,市残联强化对定点服务机构的动态化管理,联合教育、民政等5个部门建立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对全市定点服务机构开展评审认定工作,成立了评审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协调教育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指导监督,严格对照准入标准,从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人员配置等全方位对康复机构进行评估审定,对符合标准的由市、县区残联签订服务协议,对服务过程中不规范的机构坚决予以退出,促进定点服务机构切实加强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建设,为高标准落实民生实事提供坚实的机构保障、队伍保障、技术保障。
  
  锻造队伍、优化服务,确保群众满意。为将民生实事办理的更有温度,真正将人性化的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心上,漯河市残联积极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康复学会、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省残联支持,联合市中心医院、二院等优势医疗资源,创造性地成立了市残疾儿童特殊教育专家服务团队、残疾人康复技术专家服务团队、残疾人心理疏导专家服务团队、孤独症早期干预专家服务团队等4大专家服务团队,以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为核心,组织四支团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心理疏导、康复医疗、健康指导、知识普及等残疾人康复服务活动,打造出残疾人康复服务“1+4+N”的“漯河模式”,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康复服务活动160多场次,有效满足了残疾人多样化服务需求。同时,市残联竭尽所能为残疾儿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各类走访慰问、帮扶救助活动持续不断,仅今年以来,市残联为残疾儿童免费发放价值60万的轮椅、助听器等辅助器具,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爱残扶残助残活动40多场次,让残疾儿童在社会大家庭中得到更多呵护、拥有更多幸福。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