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阳 > 法制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警察故事:让爱回家
2021-01-06 10:50:19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潘再军
     中新河南网1月6日电  编者按:对于接处警民警来说,每一次出警,都是一场人生的历炼。看似简单的警情,往往需要倾注极大的热情、爱心和耐心,才能让当事人真正感受到温暖、公平和正义。下面就听听我们民警讲述他的一次难忘的出警经历吧。
 
    十年前的那次出警经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2010年秋季的一天,我在巡特警大队工作,当天在队里带班。中午吃饭时,突然接到县局指挥中心指令:有群众报警称城区九龙路与正大街交叉口有一幼童找不到家。
 
    接警后,我立即撂下碗筷,带着值班民警快速赶赴现场。远远地就见街边一大群人在围观,走近一看,一个五、六岁左右男童背着一个双肩包,包里装着几件换洗衣服和几本小人书,手上拿着没有喝完的半瓶矿泉水,眼泪汪汪地哭喊着:“我想回家,我要爸爸妈妈,我要爷爷奶奶”。知情群众告诉我们,男童今年5岁多,父母均在广州务工,因感情不和母亲一气之下提出离婚,双方都不愿抚养孩子,几天前就托人将男童从广州带回老家,让其姨妈转交给爷爷奶奶照管。爷爷奶奶家庭困难、年老体弱,没有能力也不愿意抚养孙子,于是又将孙子送回其姨妈家。为了孩子的去留,姨妈和爷爷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一来二去,男童就成了无人看管、有家不能归的孩子,直至在街上徘徊哭泣时被好心群众报警求助。
 
    孩子爷爷奶奶家和姨妈家距离孩子被发现的地点都只有二、三百米,我们先将男童带到其姨妈家,姨妈称她没有义务抚养照看这个孩子。无奈之下,我们又在男童的引导下,找到了其爷爷的家,只见爷爷家大门紧闭,里面没有一点动静。正当我们准备离开时,孩子轻声对我们讲:“我爷爷奶奶肯定在家,他们关门不让我进去”。于是,我们在门外不停地敲门,孩子也不停呼喊爷爷奶奶。一会儿,屋内有了声响,门被打开一条小缝,一位老人高声对外说他不认识这个孩子,该往哪送就往哪送,话没说完就呯一声关上房门。这时,孩子上前就往屋里冲,撕心裂肺地喊着“爷爷快开门”。可是,任凭他怎么呼喊,我们如何劝说,屋内再无动静。无奈之下,我们将孩子带回队里,一边向指挥中心报告处置情况,一边安排孩子吃饭。和孩子交谈中,我们得知了其父母的电话,立即与他们取得联系。电话中,孩子的父母互相埋怨,都坚称不愿意抚养孩子,并拒绝再接电话。
 
    孩子无处可去,大队就成了他临时的“家”。为了照顾好他的起居饮食,我专门安排民警和协警轮流排班陪伴看护他。小家伙聪明可爱,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生活,似乎忘记了被遗弃的烦恼。与此同时,我们多方积极寻找安置孩子的办法,但一直未能奏效。我们决定再次去孩子的爷爷家试一试。带着购买的食品,我们再次来到孩子的爷爷家,老两口住在狭小低矮潮湿的两间平房内,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孩子奶奶卧病在床,生活看上去很拮据。我们一边介绍孩子几天来在队里的生活起居情况,一边将孩子的视频和照片放给两位老人观看。看到孙子在民警精心的照料下开心的模样,两位老人禁不住老泪纵横,激动地握着民警的手连声感谢,表示愿意克服一切困难先将孙子接回家。我们为孩子买来新衣服和零食,将孩子送回爷爷奶奶家。当孙子蹦蹦跳跳地出现在面前时,老人含着热泪把孙子紧紧地抱在怀里,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几天后,我们接到孩子父母的电话,感谢民警几天来对孩子的照顾和关爱,称已将孩子接到广州与他们一起生活。我们借机和孩子父母进行深入地交流,希望他们能够放下对彼此的成见,努力用爱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得到孩子父母的郑重承诺后,我们这些临时“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作者:光山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股 王福海)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