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罗山县青山镇青山村:并肩抗“疫”践初心
2020-03-04 16:52:25 来源:中新社河南分社 责任编辑:潘再军
并肩抗“疫”践初心
——信阳罗山县青山镇青山村防疫阻击战纪实

中新河南网3月4日电 基层村庄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有效防线,把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之时,信阳罗山县青山镇青山村党员干部戮力同心,并肩抗“疫”,用默默付出筑起农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带病坚持的老刘书记
每天晚上七点,青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年强的手机闹钟都会准时提醒他,到了向儿子“做汇报”的时间了,心脏问题、高血压、坐骨神经痛……,他每天必须按时用药。老伴去世后,刘年强一个人住在村里,儿女都在北京安了家,多次劝他去北京生活方便照顾,可是做村务工作大半辈子的老刘,实在舍不得离开,带病坚守至今,儿女心里虽然理解但也很心疼。
年三十下午,他在村中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将党员干部召集起来明确分工,要求扎牢疫情防控网,务必守护好全村老少的生命安全。他挨家挨户宣传普及防疫知识,劝导村民不要外出并做好个人防护;他顶着寒风在村头值守登记,带领村干部在进村路口进行拦截,随时掌握人员动向;他组织小组长严密排查涉鄂人员,每天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是否充足。老刘以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在基层一线竖起共产党员抗“疫”的旗帜。

久未归家的第一书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年三十刚过,身为驻村第一书记的陈衍乐便告别家人,火速返回村部,至今已在抗疫一线坚守了近40天。“疫情形势复杂, 我既是一位驻村干部,也是一位第一书记,每一个身份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促使我不断向前,这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陈衍乐这样说。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陈衍乐与村干部一起迅速组建了一支抗疫队伍,统筹布置落实物资、医疗、宣传、劝导、摸排、消毒等各项工作,“连轴转”应对“非常态工作”。一张方桌,一张告示牌,是青山村路口卡点的简单配置;“”你好,请量一下体温。”是陈衍乐在卡点值守时必说的一句话。面对不能出门有急躁情绪的群众,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耐心劝慰。在封村封路的情况下,百姓疾苦始终是陈衍乐最关心的事。特别是对村里的贫困户,陈衍乐更是经常去看望,了解情况,有缺吃少用的,赶紧想办法为他们补上。他常说“为了群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是啊,一切为了群众。这世上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一个个平凡的人,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挡在其他人面前。陈衍乐就是这样的人,无论是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还是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他总是冲在前、干在先,用实际行动为群众谋幸福、守安康。对他来说,“第一书记”不仅是一个称谓,更是敢于冲锋在前的责任与担当。

尽心尽力的两委成员
“在这儿吹着风吃饭会吃坏肚子的,你回去吃完再过来,我先在这儿看着……”,登记完上午来办理的返岗复工人员信息已经12点多了,青山村文书张磊想着给街上值守的卡点送壶开水过去,远远地看见伍艳彬委员在卡点上迎着风吃饭,“没事,我这都送过来了,你赶紧回去,吃完饭去街南卡点替孙主任,让他歇一下,他年纪大了……”,张磊不再耽搁,放下热水离开。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工作开始后,青山村的全体干部闻令而动、主动作为,实行三班倒,分工明确,机动灵活。一方面上一线、打头阵,做好应急值班值守,对进出村路口全部实行管控,充分发挥党员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扎实开展宣传引导、涉湖北人员摸排、劝散聚集人群等防疫工作,长期坚守在农村防控第一线。截至目前,青山村共登记排查涉鄂人员21名,在京返乡人员9人,成功劝导3户村民红白事简办,制止打扑克、打麻将行为10余起,有效劝返走亲访友人员200余人次,群众由不理解到支持配合,这些一线干部的坚守有了意义,付出有了回应。
捐款抗“疫”的热心党员
2月28日,青山村党支部积极响应镇党委号召,发起党员干部自愿捐款倡议,为打赢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倡议发起后,党员们积极响应,部分党员是在自己值守的一线卡点现场捐出了自己的爱心,还有很多党员是通过微信红包、转账的方式来尽一份绵薄之力,一些不会使用微信的老党员还特意步行到村委会捐款,大家的拳拳爱心向疫情防控一线汇聚。
“老同志你的钱我们不能接”,“虽然我比较困难,但是组织从未忘记我,年前我还接受了乡里的慰问,现在国家有难,我还要尽我微薄的力量”80多岁的王中福老人边说边从兜里掏出100元钱交给村干部,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诉说着他作为老一辈党员的忠实信念。
据悉,28日倡议发起后仅两个小时,青山村党员捐款金额达到5400元。
有人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是的,相信只要党群连心、干群连心,我们一定能够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祁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