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告诉你: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可取
2021-04-19 18:44:48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刘卫然
中新河南网驻马店4月19日电(通讯员 张帅)
1.粗暴恼怒的对待孩子
1.粗暴恼怒的对待孩子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孩子在父母面前不停的“闹人”,甚至“纠缠”父母,看似“无理取闹”的表现,但其实是孩子想与家人的一种交流方式,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倾听孩子,绝对不能以恼怒、甚至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这样对孩子身体或精神上的暴力,对孩子产生负性影响,不但不能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甚至孩子以后“闹”得更明显,进入青春期以后更加难以管理。
2.过度否定、言行不一致的对待孩子
孩子在父母面前是需要被认可的,是需要不断地鼓励的,这就比如为什么学习好的孩子,越夸越有学习劲头。过度的否定或者贬低孩子,不仅扼杀孩子的求知欲,而且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语言暴力更“伤”孩子。有的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意见不合、争吵不断,或对孩子的言行不一致,答应的事情出尔反尔,不仅让孩子对家人失去信心,而且让亲子关系变得更糟。
3.无条件的满足孩子
近些年来在儿童青少年的教育中,大家提到最频繁的词莫过于“溺爱”,我们每个人都会提到这个词,但我们对待孩子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部分,这是可以理解的,孩子本身就是我们的“心头肉”,但是在教育问题的方面,我们要冷静对待,毕竟现在的孩子,普遍成熟早,甚至比家长了解的更多,也对家人的脾气“了如指掌”,过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在孩子小的时候看似无所谓,但这种无形的习惯一旦养成,很容易形成孩子冲突的人格状态,甚至形成孩子虚假的自信和无能的现状,在今后生活中稍遇到困难或挫折,便难以面对,冲动、发脾气、埋怨、过度叛逆等表现随之而来,甚至更严重的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因此正确的对待孩子,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孩子,我们不做孩子的领导者,我们需要引导孩子、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执行总监:王建 编辑:郑阳
执行总监:王建 编辑: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