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驻马店 > 社会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朱桂兰:来世还做您的儿子
2021-04-08 12:33:25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刘卫然
    中新河南网驻马店4月8日电(通讯员 贺志勇)今春多雨,沥沥细雨,转而中雨,没几个晴朗的天。雨是匀速的,慢慢下,不肯停,让人感觉没有头尾,漫漫长长,不知持续到什么时候,很考验人的耐心。
    都说养儿防老,父母辛苦养大子女,在老年的时候希望能有个安稳的家,安心的生活。但对于平舆县东皇街道张庙社区任楼村的朱桂兰来说,却没有那么幸运,今年已经82岁的她还要照顾儿子。
    当时光穿越了26个年头,当一头乌发变成了满头银丝,朱桂兰用母爱演绎着生命的奇迹,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因病瘫痪的儿子郭小学身边,用亲情维系着一个完整的家,用行动向我们诠释着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有你在,咱们这个家才叫家!
    1996年,也是一个春天,29岁的郭小学,与爱人凡小雪夫妻恩爱有加,上有父母帮助打理家务,下有两个儿子活泼可爱,生活处处充满阳光。然而,命运却给了他一个无情的打击,正在村里窑厂出砖坯的他,突发脑溢血,幸福生活戛然而止。
    住了几个月院,郭小学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家人便将他接回到家照料。那时候,郭小学的大儿子才6岁,小儿子仅仅4岁。看到儿子的状况,看看年幼的两个孙子和伤心欲绝的儿媳,朱桂兰心碎了。
    当时,医保制度还不完善,医疗支出较大,郭小学突然患上这个病,这对于一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朱桂兰的老伴郭作良和儿媳凡小雪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照顾郭小学的重任就落到朱桂兰的身上。
    一开始,郭小学尽管半身不遂,生活还能勉强自理。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病情却不见好转,而且,每天还要忍受着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尤其是看着母亲为他四处奔波、寻医问药,郭小学心里越来越急,病犯了。
    郭小学先后犯病3次,做了5次手术。8年前的一次犯病后,他彻底瘫痪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了,吃饭、睡觉、大小便都要靠母亲来帮助。更要命的是他丧失了言语能力,无法与他人沟通。
    每天,朱桂兰都要给儿子穿衣、刷牙、洗脸,还遵照医嘱帮他翻身、按摩,悉心照料。为了防止儿子独自在家发生意外,多年来她从未走过亲戚、出过远门。她相信,“努力应该会有回报,只要坚持就有希望。”
    有时看着母亲用尽全身力气搬他上床,看着母亲脸上汗珠如豆粒般滚落,郭小学内心满是自责和懊恼,却表达不出来。他也曾冲着母亲发脾气,走极端,不吃东西,想寻死。其实朱桂兰何尝不知道儿子的心思,每次心里难过时,她总是笑着说:“小学,你是俺儿,今后你要陪着俺走余下的路。儿啊,有你在,咱们这个家才叫家!”
说啥我也不同意!
    朱桂兰一家原本也是幸福的。年轻时,朱桂兰个子大大的,非常能干,性格直爽,为人和善。19岁嫁给郭作良后,一直担任村里的妇女队长,里里外外是一把好手。郭作良先是任村里的民兵排长,后来到村里集体企业张庙农业实验者当后勤会计。随着两女一子的先后出生,一家人和和美美,虽不富裕,却也温馨。
    随着子女先后成家,朱桂兰老两口想着可以享享清福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郭小学突发脑溢血,幸福的日子显得那么遥远。
    由于家庭有病人,开支大,负担重,郭小学两个儿子早早辍学和母亲分别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尽管一家人省吃俭用,日子仍然过得紧紧巴巴的,大儿子近30岁才成家。婚后,随着两个孩子的先后出生,凡小雪需要照顾两个孙子,不能外出打工了,经济越发拮据起来。二儿子28岁才入赘到外乡,无法也无力照顾父亲。
    祸不单行,平常很是健康的郭作良又得了食管癌,使原本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与病魔斗争了几年后,2014年10月郭作良去世了。两个女儿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并且生活不富裕,已经70多岁的朱桂兰只能独自担起照顾儿子的重任。
    给儿子喂饭、喂药、洗澡、端便盆等都是朱桂兰自己动手去做。有时朱桂兰累得不想动,但是想到儿子没吃上口热饭,心里就难受,还是坚持给儿子操持、打理。每天晚上,她都要起来好几次,看看儿子冷不冷、热不热,有没有尿床。
    因为郭小学长期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需要尿布,所以朱桂兰经常把好心邻居送来的旧衣服洗干净,然后自己一针一线缝成尿布,用完后洗洗接着用。
    “小学这样长年躺在病床上的人,你如果擦洗得不勤快一些,他的身上很快就会长褥疮。你看,他到现在没有一点褥疮。”同行的张庙社区支部书记郭金珠说。老太太非常讲干净,每天都把小家收拾得很干净,虽然有病人,但家里一点异味都没有。
    “说啥我也不同意!”当家人和她商量要把郭小学送到托养中心时,朱桂兰说,自己照顾儿子20多年了,从不让他饿了、冻了、受委屈。“小学不会说话,要是在那里吃不饱、没被照顾好,俺都不知道,我不放心!”朱桂兰说着说着红了眼眶。
    岁月给历经苦难的朱桂兰留下了太多的沧桑,却给她一副好身板。朱桂兰尽管已是耄耄之年,但是背不驼,腰不弯,基本上没去过医院、没有出过平舆县、没有像其他老人一样颐养天年。“儿子是她的精神支柱,恐怕也是她坚持活下去的原因。”郭金珠说。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
    26年过去了,在朱桂兰的悉心照料下,郭小学已经活到了55岁了。经历了这么多年,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艰辛,日子过得简单而又平凡。
    如今,已经满头白发的朱桂兰老人依然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忙碌,早早地准备她和儿子的饭。儿子睡醒后,朱桂兰老人依然坚持给他捶捶背,捏捏腿,活络活络筋骨,然后再给儿子洗脸、刷牙、刮胡子,把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再推出去转转。也正是有着她如此细心的照顾,郭小学卧床多年,从未长过褥疮。因为肌肉早已经严重萎缩,郭小学体弱,每吃一口饭,都要停下来歇一会儿,然后再接着吃,等郭小学的饭吃完了,饭也早就凉了,但是朱桂兰从未催促过他一句。她总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
    因为儿子一天也离不开人,26年来,朱桂兰从未跟儿子生过气、红过脸,即便儿子偶尔发个脾气,也是好言安慰。26年来,天天,月月,年年,朱桂兰为了儿子哭过、苦过、累过、痛过,但从未放弃过。
    “说实话,是俺给大家添麻烦了。不管是谁,孩子生病变成了这样,都会像俺一样!”朱桂兰不好意思的说。
    “这几年,村里的干部们也一直帮俺。先是给小学办了低保,月月能领钱花,看病还能多报点;还给小学办了残疾证,每月不但有生活补贴,还有护理补贴,还给俺提供困难救助。小学能活到现在,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一脸淳朴的朱桂兰老人说。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二十多年来,朱桂兰用执着和无私写下了“母爱”的名字,慈母大爱感天动地!
    执行总监:王建  编辑:郑阳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