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中医院小儿推拿科护士的点滴感观
2021-02-26 17:05:56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刘卫然
中新河南网驻马店2月26日电(通讯员 程倩倩)第一次我对小儿推拿的印象,大概是2003年吧,在图书馆里看书,看的是邓铁涛邓老相关的书,是谁写的,我已经不记得了。
那篇文章是邓老的一个学生写的,大概是写到他在读研究生期间,他的孩子深夜高热,家里没有药,当时又下着暴雨,发着烧又怕淋着雨,不好出门去医院,于是半夜打电话给邓老。
邓老指导着他,用倒捏脊的方法,他照着操作,然后没多一会儿,小孩就退热了。
这是我第一次对小儿推拿产生的感观—还可以这样啊?

后来经过书本和向同事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和知识后,我对一些食积的宝宝,舌苔厚,口气重,经推拿一次后,第二天便能看到舌苔退去,口气减轻,对于发热的孩子,刚开始推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手心发烫,在经过推拿过后,便能摸到全身汗出,手心变凉,我不禁感叹,原来按按揉揉真的能治病,真是太神奇了。
后来我有幸在河南省中医学院一附院学习,在自已身上亲自感受了推拿穴位的穴性,当时跟着老师学习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在各自身上练习,当同学拉着我的手练习揉“板门”时,下午我刚吃过饭,却感到自已饿了,板门穴被称为“健胃消食片”,经过自已的亲身体会后,我对小儿推拿更是推崇致极!
在经过深入学习后,我发现一些人之所以单靠做推拿治不好病,那是因为他只学到了推拿的“形”,没有学到“神”,只是简单的把穴位照搬进来,并没有了解里面蕴藏的真正含义。所以,看着都是在推拿,但做出来的效果,会千差万别。

这其实和中医开方子是一样的,不同的人出现类似的症状,医生开出的方子可能不一样。推拿也是,看着都是感冒,但每个孩子推的穴位却大不一样,这里面其实就隐藏了“辨证论治”的道理。
在学习结束后,我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对一些发热的孩子,我用推拿手法5分钟就可以退烧,和喝布洛芬,美林一个效果。对于治愈儿科常见病的案例不计其数,明显缩短了治疗疗程,增强了孩子的体质,家属由口皆碑,我不再一一例举,就当前在我科内的其中一个患儿徐宝宝案例做一下分享吧!
徐宝宝入院时舌质红,苔黄厚,高热,口舌生疮,腹胀,唇红口干,面赤,两掌大鱼际、小鱼际处潮红,舌尖红,小便黄赤,脉细数。
治疗原则:以消导为主
基本方:补脾经,清胃经,掐揉四横纹与板门,清大肠,分推腹阴阳,点天杻中脘,足三里,捏脊。
辨证加减:清心泻火,滋阴生津
加清天河水,退六腑,揉二马,揉内劳宫,清小肠,推天柱骨令潮红。
捏脊时患儿矢气,腹胀减轻。推拿完后患儿汗出,热退。次日,患儿排大便后舌苔变薄,舌尖红稍减轻,改上方清天河水为上推三关:下退六腑比例为1:3
次日患儿妈妈诉患儿排气增多,查体舌苔减退,口疮好转,今日病情痊愈后出院。
执行总监:王建 编辑: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