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成功为一3岁患儿完成巨脾切除手术
2021-01-28 18:59:10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刘卫然
中新河南网驻马店1月28日电(通讯员 吴靖 梁程博 陈思妤)近日,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巨脾合并脾功能亢进患儿实施了全麻下巨脾切除术。术后该患儿恢复良好,血色素稳定。

患儿泉泉3岁5个月,泌阳县人,出生后不久即被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症,三年来因严重贫血在省内多家医院多次就诊,最后经过进一步血细胞检查及骨髓穿刺,被诊断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然而,泉泉在接受输血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情况仍然没有明显好转。
一个月前,泉泉的贫血症状开始加重,同时伴有面色苍黄、咳嗽症状,急需治疗。其父母赶紧带着泉泉来到市中心医院就诊。儿童重症科儿童血液、肿瘤、肾病临床亚专科李战华副主任医师接诊后结合既往病史立即对其进行了查体,诊断出泉泉患的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巨脾。
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红细胞膜有先天缺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脾脏对球形红细胞的破坏所致。随后,他及时邀请小儿外科丁斌主任前去会诊。经过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先由李战华副主任医师予以预防性抗生素、保肝护肝等药物应用,积极治疗改善贫血及凝血功能后再转入小儿外科进行切除脾脏手术治疗。
“明明是治疗贫血,怎么和脾脏扯上了关系?切除后我孩子的病能治好么?”泉泉的父母焦急地询问道。
丁斌主任解释,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双凹盘的形状,但这类患者的红细胞则是呈球形的异常细胞。血液要经过脾脏储存和滤过,由于这种患者的细胞是异常细胞,所以脾脏对细胞产生了破坏,导致贫血。不仅如此,因为异常细胞增加了脾脏的负担,也引起了脾大症状。因此,切除脾脏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在与家属进行一一解释后,通过反复沟通商议,家属这才消除了部分顾虑,同意实施脾脏切除术。随后,待泉泉的贫血症状缓解后,被立即转入了小儿外科。
入科后,科室主任丁斌多次组织科室人员进行病情研讨,分析患儿病情,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经过缜密充分的术前准备,由丁斌主刀、梁程博为一助在麻醉医师的通力协作下,为泉泉实施了全麻下巨脾切除术。手术经过2个多小时顺利完成,切除的脾脏重约1公斤,巨大的脾脏占据整个左侧腹腔,而正常成人的脾脏只有拳头大小。术后泉泉恢复平稳,他的贫血纠正,血色素很快恢复了正常。其家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丁斌主任提醒,贫血往往是其他疾病的一种表现,在不同科室医生眼里,贫血的原因都不相同,但是有些贫血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往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因此,当出现贫血合并有腹痛、黄疸等,需要考虑到可能和肝脏、脾脏等相关,一定要及时来医院就诊,明确病因,以免贻误了治疗时机。
执行总监:王建 编辑: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