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驻马店 > 社会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驻马店市中医院康复科引进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 康复训练变有趣了
2020-10-21 18:31:48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刘卫然
    中新河南网驻马店10月21日电(通讯员 姚娜)驻马店市中医院引进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这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康复设备上训练,简直像极了太空漫步。这太空步走起,康复效果必须是杠杠滴!这高大上的机器适合什么病症呢?
     适用于脑梗塞、脑出血及脑外伤所致的肢体活动障碍、脊髓损伤、下肢退行性关节炎、帕金森症、瘫痪、进行性肌肉萎缩、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患者,能够在早期、中期开展标准化步态训练,为康复患者带来了福音。
    传统的步态训练,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下肢负重功能、平衡功能;但是早期很难实现在正常步态模式下有控制的训练,而下肢康复机器人就可以实现这种步态训练。
    同时,在训练后机器人能及时反馈分析报告,与人工协助康复治疗相比,下肢康复机器人优势更明显,既能让治疗师减压,更让患者康复得到客观评价,训练强度与效率也大大提升。
    “使用机器人康复,让我重新体验到了正常走路的感觉,真的非常开心。”正在接受康复训练的李先生高兴地表示,机器人还有道路模拟系统,像游戏闯关一样,完成行走锻炼任务,非常有成就感,相对于之前枯燥的训练,有意思了许多。在以往下肢瘫痪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早期的康复是十分艰难的,往往需要不止一名治疗师从旁监督,不断地调整,患者也会因为康复过程中的重重困难而备受打击。而下肢康复机器人的使用,治疗师在获取准确康复数据的同时,患者还能重新体验到正常走路的感觉,通过道路模拟,找到康复乐趣,康复效率大大提高。
    康复科副主任刘建东介绍,下肢康复机器人除了实时评估患者康复情况外,还会根据患者信息自行调整,比如刚开始患者是完全被动的,全是机器带着患者做,慢慢地随着一段时间的恢复,患者会有一定的主动性,这时候机器人就会调整成机器帮助一部分,患者主动完成一部分,后期过渡到患者完全的主动。借助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帮助,患者在早期的步态训练中,也可以感觉到下肢运动和位置的变化,包括足体压力的变化,多功能感官的刺激对于病人损伤以后脑中枢的网络重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且相对于人工协助,步态训练时间更长、更加省力,加速患者的步行功能恢复。
    刘医生提醒,并不是所有下肢瘫痪患者都可以接受机器人康复训练,还需要医生的准确评估。因为康复训练要求达到一定的强度,不断地重复刺激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功能的恢复。刚开始训练时间会短点,让患者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慢慢地适应后,就可以1天两次,再结合其他项目,效果会更好。
    在脑卒中早期,患者还不具备行走能力时,可用下肢机器人进行标准化训练。通过控制髋、膝、踝关节,实现正常运动模式下的重复行走运动,从而为患者建立早期正常的运动模式。引进下肢康复机器人,同时配合中医传统的针灸、推拿、刮痧、中药外敷等康复疗法,让患者最大限度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
    执行总监:王建  编辑:郑阳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